北大人民医院李学斌等房间隔穿刺新技术(房间隔膨出瘤,过度运动者可采用)
在该研究中,房间隔膨出瘤的诊断标准为:心腔内超声导管经右下肢股静脉送入,置于右心房中部,选择左心房短轴切面,根据图像微调超声导管,寻找房间隔膨出瘤摆动最大距离处测量。如卵圆窝和(或 )房间隔凸入一侧心房或在左右心房之间摆动总距离 >10 mm、基底部直径≥ 15 mm,诊断为房间隔膨出瘤;当摆动距离 <10 mm 时诊断为过度运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李鼎等报告,在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中,近两成存在房间隔膨出瘤/过度运动,此类患者在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引下采用吸气法行无射线房间隔穿刺安全、有效。
北大人民医院在心腔内超声指引下采用吸气法行房间隔穿刺,当心腔内超声发现房间隔膨出瘤或过度运动时,采用吸气法行房间隔穿刺,超声直视下房间隔穿刺针与房间隔穿刺鞘一起顶住卵圆窝,避免针鞘凸入左心房过多,此时嘱患者深吸气,卵圆窝向右侧移动而使针突入左心房中。针刺入左心房后推送穿刺鞘管时同样采用此方法。
在无心腔内超声、仅使用 X 线指引行房间隔穿刺时,当根据穿刺针鞘沿脊柱下滑时的落空标志确认穿刺针鞘顶住卵圆窝后,也可使用这一方法。
作者指出,房间隔膨出瘤的形成与房间隔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左、右心房存在压差均有关。多数房间隔膨出瘤仅局限于卵圆窝,亦称为卵圆窝膨出瘤,少数房间隔膨出瘤可波及全部房间隔(此类患者常合并其他心脏结构异常 )。房间隔膨出瘤有两种超声心动图表现:一种表现为膨出瘤向一侧低压腔膨出(多数向右心房,少数向左心房);另一种表现为膨出瘤在左右心房间摆动。
合并房间隔膨出瘤的患者卵圆窝平均膨出长度为11.6 mm,房间隔过度运动患者的卵圆窝平均摆动距离为6.4 mm。

有研究显示,在房颤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术已是并发症的主要来源,而使用心腔内超声是唯一可有效降低心脏穿孔发生风险的手段。


12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的患者中,1例在房间隔穿刺过程中使用X线透视。
在合并房间隔膨出瘤、过度运动的患者中,在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引下采用吸气法进行房间隔穿刺的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心包积液、心包填塞、误穿主动脉根部等合并症。
李学斌等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引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203例患者资料,发现房间隔膨出瘤12 例(5.9%),房间隔过度运动28 例(13.8%),男性多见(合并房间隔膨出瘤、过度运动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5.0%、67.9%)。
英国明年试验“喝汤”遏制肥胖和糖尿病:“改变腰围,就是节省钱包”
新年新气象,为了甩掉肥胖和糖尿病,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决定新的一年这样试一招:靠低热量“汤汁”来缓解这一问题。具体做法是,处方每个受试者每日刚过800卡路里的低热量液体食物,这样饮食3个月,之后随访并给予支持以缓解2型糖尿病。试验规模预计5000人。这么做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49:59
0000全球迎来银发浪潮:2030年人类预期寿命将突破90岁,韩国女性命最长
近期发表于Lancet上的一项研究对35个工业化国家人口的预期寿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到2030年,35个国家的人均比以前更长寿,且男女差距缩小。研究者指出,这提示未来养老问题和老年医疗问题面临较大挑战。之前,日本女性最为长寿,但研究显示,在未来的2030年,韩国和法国将取而代之。韩国女性将是史上寿命最长者,超越90岁。2013年女性预期寿命最长的5个国家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5:32:08
0000IABP用于急性心梗伴休克的阜外经验
急性心梗并发心原性休克预后较差,在早期血运重建基础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已被证实可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IABP置入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阜外医院杨伟宪、郭超等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梗并发心原性休克患者,置入IABP可改善近期预后,介入诊疗前IABP置入有改善生存趋势。研究纳入急性心梗并发心原性休克患者209例,其中102例置入了IABP。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0:01:29
0000设定降压“安全界值”不合理!欧美和国际三大高血压指南大比拼
2020年6月,国际高血压学会发布了最新版全球高血压指南(简称国际指南)。因为资源不同,国际指南重点讨论了不同收入国家的高血压管理问题,而且国际指南写的简洁易读。国际指南更接近2018年的欧洲指南,2020年国际指南与2018年欧洲指南均推荐了一个总体降压目标值(<140/90mmHg),以及基于年龄、耐受性和合并其他疾病的个体化目标。阜外医院研究揭示,中国心梗患者仅43%认为症状与心脏有关,一半没有及时就医
2010年,我国约有800万心梗患者,2030年将飙升到2300万。怎么救治心梗患者成了我国一个重要问题。能否尽快去医院就诊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缩短就诊时间是个世界性问题。就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时间平均为2~3小时,但其中仍然有约10%的患者会超出12个小时就医。那么中国如何?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0:26:45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