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诱发心肌缺血(并不少见,广东省医耿庆山等文章)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耿庆山等撰文指出,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并不少见,患病率波动在12%~75%,好发于独居、未婚、女性、抑郁焦虑及合并冠心病等人群。
作者介绍,在人受刺激后,比如一场地震、洪水、战争等骤起而消后,心因性住院率及死亡率会明显升高。
作者介绍,两种心肌缺血或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但既往研究显示,仅有10%~20% 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心肌缺血。
运动是良药。研究显示,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
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发生率或远远高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且更加难以预防,鉴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心血管病患者预后价值也更高。
压力管理治疗,这个就是旨在疏导心理压力的治疗。
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5%;
药物主要有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阿司匹林,其中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艾司西酞普兰。
到底当精神压力沉重袭来,如何处理这种疾病?
文章指出,对于这种病,处理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和压力管理治疗。
这种心肌缺血往往较为隐匿,常出现于心率较慢、需氧量较低时,常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管阻力升高,并与心血管病预后不良有关。
(1)依据超声心动图,精神压力下出现以下任一表现:
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运动较前恶化;
而在1984年,《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在模拟精神压力下,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心绞痛患者出现心肌缺血。
心电图≥2个导联中至少 3 次心脏搏动连续出现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1 mm;
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为:
很多人可能还有个疑问:这种心肌缺血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有啥联系?
总之,人生不过匆匆一场,压力来袭时,要做好“移心大法”,把自己的“心”转移到宽松有爱的事物中,或更能拈花一笑风轻云淡。
但当前人们普遍忽视精神压力这一非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依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发现有心肌缺血。
癌症患者发生房颤怎么办?美国心脏协会肿瘤心脏学心律失常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心脏-肿瘤学心律失常和自主神经紊乱的识别、预防和管理的科学声明。癌症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声明指出,癌症患者常有心律失常,而房颤最常见,也有心室复极异常和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等。癌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可归因于抗癌药物的细胞效应、电解质异常或与癌症治疗相关的毒性,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炎。糖尿病该多喝绿茶和咖啡!日本研究
先前发表的研究表明,经常饮用绿茶或咖啡可能有益于健康,因为这些饮料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但很少有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研究。近期,BMJ子刊上发表的一项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喝绿茶和咖啡也有益处。研究结果,每天喝≥4杯绿茶或≥2杯咖啡,在大约5年的时间里,死亡风险降低了63%。宣武医院学者: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率相似,但机器复苏更省人力
“立即压、使劲压、不断压”,但是在心肺复苏急救中这样按要求进行胸外按压多会疲劳,那么应用心肺复苏机是否比徒手心肺复苏效果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王涛等进行的研究显示,二者复苏成功率相似,同样有效,但心肺复苏机更省人力,值得推广。吸烟、饮酒和肥胖,是癌症致死三大帮凶!全球癌症负担报告
近日,柳叶刀杂志全球癌症负担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近一半癌症死亡归因于吸烟、饮酒和体重增加等34种已知的危险因素。报告指出,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全球450万例癌症死亡,占癌症死亡的44.4%。导致癌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吸烟、饮酒和肥胖/超重。在男性中,危险因素导致的癌症死亡约占50.6%,而女性中危险因素导致的癌症死亡约占36.3%。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5:36:37
0000健康生活,能战胜冠心病坏基因!Circulation研究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美国心脏协会曾提出简单生活7法则,即理想血压、血脂、血糖、多运动、健康饮食、合理体重、不吸烟。近日,Circulation发表一项研究提示,在遗传易感性较高的人群中,遵循这七个指标,能降低终生冠心病风险。研究纳入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的≥45岁的无冠心病的10686名居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