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也可生物降解(Science杂志报告)
图1 临时心脏起搏的瞬态闭环系统
(4)一组柔软的皮肤接口传感器,其捕获心电图、心率、呼吸、身体活动和脑血流动力学,用于对患者进行生理监测;
术后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拔除面临感染、损伤、出血和血栓等各种风险。根据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报告,可生物降解的起搏器正在研发当中,这种起搏器为瞬态闭环系统(Bio-MEMS),也称为瞬态起搏器。一旦它的使命完成,可在体内降解。
胸部贴片中的一个小型锂电池可以记录心脏活动,并在必要时向起搏器发送信号以激活起搏器。
它可以检测任何异常心律并实施起搏。同时,医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远程监控患者。当传感器检测到电池电量不足或起搏器故障时,可以立即解决问题,必要时联系患者。

(1)临时、生物可吸收、可伸展的心外膜起搏器;
来源:A transient, closed-loop network of wireless, body-integrated devices for autonomous electrotherapy. Science. 2022, 376(6596):1006-1012.
该设备不需要导线,可无线连接到四个柔软、灵活、可穿戴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这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分布于上身——胸部、前额、喉咙和手臂。传感器相互“talk”,持续监测体温、血氧、呼吸、肌肉张力、身体活动和心脏电活动。
(2)使局部炎症和纤维化最小化的生物可吸收类固醇洗脱界面;
注:图1A:该系统用于临时心脏起搏。生物可吸收模块无线接收用于心外膜起搏的电力。皮肤接口模块的网络通过蓝牙低能量(BLE)协议将各种生理数据传输到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数据可视化和算法控制。触觉模块向患者提供触觉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生物可吸收模块在体内溶解。图1B:这些模块互连到无线网络中的闭环方案。图1C:柔性的设计使得能够将模块放置在身体的各种目标位置上。图1D:生物可吸收模块的组成材料在由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组成的模拟生物流体中完全消失。

研究者指出,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7)具有用于实时可视化、存储和分析的自动自适应控制的数据的软件应用的手持设备。
(5) 无线射频模块,其向所述收获单元传送功率;
研究者介绍,瞬态闭环系统包含一个时间同步的无线网络,包括七个关键组件:
(3)皮下、生物可吸收的动力采集单元;
相关述评指出,这种新的可降解起搏器(使用传感器监测身体的生理过程,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自我调整)规避了植入设备的常见缺点,如移位或感染的风险。但是在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确保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得到保证,并且可以防止滥用。
(6)通过机械振动进行通信的皮肤界面触觉致动器;
这些组件集成到完全植入式、生物可吸收模块(1-3)、一组皮肤接口模块(4-6)和外部控制模块(7)中。
喝牛奶,增癌症风险!?中国CKB研究50万人群新分析
近几十年来,尽管中国乳制品(主要是牛奶)消费量大幅增加,平均摄入量从1992年的14.9克/天增加到2012年的24.7克/天,但仍远低于西方国家(例如2015年美国的摄入量约为400克/天)。近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研究)显示,摄入乳制品增加与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风险增加有关。中国心衰流调数据15年后更新!患病率增44%,预计1370万成年人患心衰
近期,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发表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35居民中,加权后心衰患病率为1.3%,即大约1370万人患心衰。研究者指出,上一次我国全国性的心衰流行病学调查是2000年。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35~74岁的人群中,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为0.9%,男士和女士中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7%和1.0%。高润霖院士等得出的是,心衰患病率较15年前的调查结果增加了44%。移动医疗管理房颤,有新成果!解放军总医院研究
12月21日,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等在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发表的mAFA-II随机临床研究提示,在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房颤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房颤整合管理策略,可显著降低中风或血栓栓塞事件、全因死亡、再住院风险。四成国人,属于衰弱前期!中国慢病前瞻研究新分析
衰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存在这个问题,预防衰弱还需早日开始。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显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失眠、打鼾均与衰弱前期或衰弱相关,而且睡眠问题对衰弱具有累加效应,此外体重问题在其中还起到效应修饰作用。研究提示,体重正常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干预失眠障碍有助于预防衰弱,比在超重肥胖者中干预更加有效,而在超重肥胖者中,干预打鼾问题来预防衰弱的效果,或比体重正常者更有效。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1:16:11
0000因地制宜,各取所需!国际高血压学会新版高血压指南
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正式发布了2020版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ISH2020新指南旨在“改善血压升高带来的全球负担”,其中尤为关注低收入国家的高血压管理。考虑到不同国家资源不同,新指南推出了“基本标准”和“最佳标准”两种管理标准,基本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比如降压目标,基本标准建议最好低于140/90mmHg,最低降低20/10mmHg,。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1:57: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