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各取所需,国际高血压学会新版高血压指南)
比如降压目标,基本标准建议最好低于140/90 mmHg,最低降低20/10 mmHg,。
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诊室血压的重复性更高,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更密切相关,并可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对于准确诊断高血压和治疗决策通常是必要的。
但如果血压≥180/110 mmHg且有心血管疾病的证据,一次就诊即可诊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新指南行书简洁明了,内容上与欧美指南有同但也有异。
Hg/85~99 mmhg),需要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来确定血压水平。
来源:
具体最佳标准推荐,单药治疗时可选用A(ACEI或ARB)、C(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D(噻嗪样利尿剂)。
关于降压治疗的依从性。考虑以下策略:使用复方药物;每天一次给药;将依从性行为与日常习惯联系起来;向患者提供依从性反馈;家庭血压监测等;如手机或短信服务i.多学科医疗团队方法(即药剂师),以改进依从性监测。
注:*:以一位60岁男性患者为例,危险分层随年龄性别变化
分层简化:取消了极高危,将其合并到高危
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正式发布了2020版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
只有一次诊室血压高,不能诊断高血压。通常需要隔1~4周(取决于血压水平)进行2~3次诊室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

不过在分级上更为简化:高血压分1~2级,取消3级高血压。
此外,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其中在危险分层方面,取消了极高危,将其合并到高危。
新指南指出,理想方案是用单片复方制剂。此外没有将立即从二联治疗过渡到三联疗法视为更适宜策略,而是填充了中间节奏:从低剂量二联治疗转变为高剂量二联治疗,最后才是三联疗法。
而最佳标准是对于中青年,目标血压应<130/80 mmHg(不宜低于120/70 mmHg);65岁以上老人应<140/90 mmHg,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控制目标。
表1 基于诊室血压的高血压分类
降压:推荐冥想、瑜伽,二联到三联治疗加了个中间步骤
考虑到不同国家资源不同,新指南推出了“基本标准”和“最佳标准”两种管理标准,基本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
[1] Thomas Unger, et al, 202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lobal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0). DOI: 10.1097/HJH.0000000000002453.【点击可见原文】
高血压分级简化:分1~2级,取消3级高血压
降压依从性差,是管理高血压的一大问题。新指南也较为重视血压控制的依从性。指南推荐,每次门诊时,在升级降压治疗前均应评估降压治疗依从性。
[2] Anna Dominiczak, Giuseppe Mancia.Joint Editorial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Journal of Hypertension,Originally published6 May 2020
在诊断方面,同大多数指南一样,为多次重复测量后诊室收缩压≥140 mmHg和/或诊室舒张压≥90 mmHg。
在治疗方面,新指南提出更为简化易行的治疗策略。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改善部分,还着重介绍了减轻精神心理压力的一些手段,比如冥想和瑜伽等。
ISH2020新指南旨在“改善血压升高带来的全球负担”,其中尤为关注低收入国家的高血压管理。
未经治疗或治疗后诊室血压被归类为高正常血压或1级高血压(收缩压130~159 mm

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按照以下4个步骤调整用药:(1)小剂量A C;(2)全剂量A C;(3)A C D;(4)A C D 螺内酯。
表2 基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以及疾病状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应用新型抗凝药该不该考虑肾功能?Circulation子刊研究
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新型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近期,Circulation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与华法林相比,由于肾功能下降,新型抗凝药的使用率降低,但新型抗凝药在整个肾功能范围内具有相似或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2010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29日期间3.5万例新使用新型抗凝药的房颤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2)。我国自主研发人工智能CT-FFR露锋芒!Circulation刊发陈韵岱等研究结果
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在第7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报告了TARGET研究结果。该研究的全文同步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研究发现,对于存在冠脉临界病变(30%~90%)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现场人工智能CT-FFR检测可行、安全、有效,能够挑选更适合有创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患者。JACC:NSTEMI伴多支病变一次完全血管重建与分期介入哪个更好?
近日,发表于《JACC》的SMILE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多支病变的NSTEMI患者,同期PCI的1年预后优于分期PCI。本研究数据显示,同期PCI患者的1年MACCE发生率为13.63%,低于分期PCI患者(23.19%)。中青年高血压,痴呆风险高!广东学者研究
中山大学眼科专家何明光等开展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在中青年时期诊断高血压的人,未来出现脑萎缩或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老年时期才出现的高血压没有这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