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公共场合心原性猝死(公众是主力军,ESC指南)
指南建议对多由猝死患者进行全面尸体检剖,尤其是50岁以下者,以明确遗传性疾病的可能原因以及潜在作用。
在运动员中,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及以下人群发生率为0.4~3/10万,而35岁人群为2~6.3/10万。
如果有疑似遗传性心脏病时,应就其亲属进行专业检测。
8月26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预防心原性猝死指南。
为此,该指南建议,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应接受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相关培训。
其中中老年运动员中,心原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脉疾病。
“每个人,包括学龄儿童,都应该学习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化体外除颤器(AED),以挽救更多生命。”他指出。
这份指南也要求在商场、体育场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自动化体外除颤器(AED)。
“公众是救治公众场合心原性猝死的主力。”主要撰写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指出。
每年全球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但幸存者不到10%。
[1]2022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北汪芳教授牵头发布了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公共场所都应考虑设置 AED,并建议,对于初始运动、新发症状、拟提升运动强度的人,推荐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及进入相应的评估流程。
而据报道,在配备AED的体育中心,心脏骤停后存活率较高,神经系统预后良好。
指南强调,学校和社区基本生命支持培训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应该学习心肺复苏。
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均已达成共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AED。
除了广泛培训心肺复苏与AED外,ESC指南还就心原性猝死患者和家属的评估给出了建议。
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如无明显非心脏原因,建议有多学科团队进行检查,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另外基因检测或有助于识别其中突变,如患有遗传性心脏病,则应在专科诊所对其亲属进行评估。
在50岁以下心脏骤停患者中25%~70%患有遗传性心脏病,其家人也通常为高危人群。
来源:
此外,急救服务利用移动电话定位并激活患者附近志愿者,尽早开始心肺复苏也是关键。
就冠心病患者而言,尽管当前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和存在心衰症状的心梗或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仍存在心原性猝死风险,必要时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以预防。
有房颤,易出现急性肾损伤!中国240家三级医院数据分析
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程虹等利用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房颤(CCC-AF)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6倍。因此,对于房颤住院患者,临床医生要密切监测和预防急性肾损伤。CCC-AF项目覆盖全国240家三级医院,该研究从中纳入于2015~2019年登记的4527例房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8.0%。运动“鸡尾酒”配方,有益健康!13万人分析
如果一个人一天中-强度运动30分钟,一周五天就可以达标了,但这样真的够吗?一项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在内的多国学者认为,每天30分钟中强度运动的好处大不大,还得看其他时间在干什么。研究显示,对于每日久坐不到7小时的人而言,每天30分钟中强度运动,可降低80%的早死风险,但对于每天久坐11~12小时的人而言,这点运动量并未能降低死亡风险。研究凸显了轻度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十大死亡原因:冠心病和中风是头号杀手
知道人是怎么死的,怎么死的很重要,因为能够评价一个的国家卫生系统工作的重点。例如,一个国家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人数迅速上升,则极有必要开展行动。所以,死因登记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更新了全球死亡原因数据。2015年,全球共死亡5640万人。半数以上(54%)由10个原因导致。冠心病和中风是首位杀手,共造成1500万例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3:01:300000脖子粗,增房颤风险! 弗明汉研究
颈围超标,意味着颈部皮下脂肪增多,会有很多疾病风险。弗明汉心脏研究最新分析提示,颈脖子粗,房颤风险高。研究中纳入了4093名≥55岁的老年人,均无房颤。平均年龄64岁。颈围增粗定义为≥36厘米(女性)或43厘米(男性)。在平均11.2年的随访期间,571人发生房颤。然后,研究分别对体重指数、腰围和临床危险因素调整后,颈围增粗者的房颤风险增加58%。哈佛研究:中国心血管病流行有三大“罪魁”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报告,基于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和吸烟是导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三大“罪魁”。该研究显示,我国47.3%的心血管病源于高血压,23.3%源于体力活动不足,18.5%源于吸烟。高血压是我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2009年共导致390万心血管病,包括140万冠心病,150万缺血性卒中和100万出血性卒中。中国2009年可以预防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7-30 09:10: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