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运动指南(运动获益有新证据,倡导,走,跑,跳,玩,多样化运动)
建议逐步增加体力活动量,不常运动的人应该“从低强度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该指南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2018上发布,并于11月12日在JAMA上在线发表。
有慢性病或残疾的成人,如果有能力,则依照成人运动建议进行体力活动。
女性应该在怀孕期间和产后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每周都有氧运动。
改善3至5岁儿童骨骼健康和体重状况
运动对健康益处有新的证据
老年人应该根据身体情况来确定他们的体力活动水平。
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要做60分钟或更多的中等强度或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并应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活动。
·骑车(速度低于每小时10英里)
老年人:应包括平衡训练、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
对于学龄期儿童,要让他们参加适合他们年龄的、令人愉快的、多样性的体育活动。
指南指出,成人的运动建议也适用于老年人。此外,以下的关键准则仅适用于老年人:作为他们每周身体活动的一部分,老年人应该做多类型的体育活动,包括平衡训练、有氧运动和肌肉增强活动。
使用适当的装备和运动器材,选择安全的环境。
来源:Katrina L. Piercy, et al. 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2018. DOI:10.1001/ jama.2018.14854.
·重体力工作(挖掘)
·充满活力的舞蹈
改善6至13岁青少年的认知功能
·快步走
孕妇和产后女性:孕期和产后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改善认知功能,减少焦虑和抑郁风险,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当老年人由于慢性病不能一周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他们应该尽可能地进行身体活动。
·网球(单打)
中等强度活动
·锻炼课程,健美操或跆拳道
而且指出,活动要多样,既要包括中大强度的有氧活动,也要包括力量锻炼,要注重活动的适用性,以提高依从性。
保证安全地进行体力活动的建议
·瑜伽
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每天1小时中大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3天的力量锻炼
·运动课程,如水中有氧运动
减少很多部位癌症的风险
成年人还应进行中等或大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这些活动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每周2天或更多天,这些活动可提供额外的健康益处。
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症状,应向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或体力活动专家咨询适合的活动类型和数量。
对于孕妇,减少体重过度增加,降低妊娠糖尿病和产后抑郁症风险
·跳舞
学龄前儿童:每天都要活动,以玩耍为主
运动获益的新证据
通过每周进行超过30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益处。
今年年初,201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导咨询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科学报告,详细总结了近十年来体力活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循证证据,并指出体力活动是改善公共卫生的最佳选择。
成人:每周至少150-300分钟中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2天的力量锻炼
对于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降低全因死亡和患病的风险,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习惯性地从事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在怀孕前经常运动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和产后应继续这些运动。
指南提倡“多运动,少坐,强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活动都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
·休闲式游泳
孕期女性可以咨询健康护理医师关于在怀孕期间和孩子出生后是否或如何调整他们的体力活动方案。
而且每周至少3天的加强肌肉的体育活动,以及每周至少3天的加强骨骼的体育活动。

高强度活动
·骑自行车(速度超过每小时10英里)
·一般庭院工作和上门维修工作
患病人群及残疾人群的运动建议
要选择适合当前健康水平和健康目标的体育活动类型。
对于老年人,降低跌倒相关伤害的风险
以该科学报告为依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发布了第二版《体力活动指南》,新指南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有实质性健康益处的体力活动类型和数量。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网球(双打)
·跳绳
·游泳
指南指出,3-5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天都要活动,以玩耍为主,以促进生长发育。这是首次对该年龄段的儿童给予体力活动建议。
对于成年人,应该多运动,少坐,或多或少的体力活动总比没有运动好。任何适量的体力活动都能是成人获得一些健康益处。
成年人应该每周做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每周做75-150分钟的剧烈的有氧运动,或者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剧烈的有氧运动的等效组合。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了解他们的病情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他们安全地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跑步
当患有慢性病或残疾的成年人不能满足上述主要指导方针时,他们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定期的体育活动,避免不活动。
指南指出,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有了新的证据,包括:
·徒步上山或负重
白天总打盹,提示高血压和卒中风险高!Hypertension湘雅医院研究
湘雅医院学者在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打盹与高血压和卒中的高风险相关。研究纳入约36万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约11年。参与者根据打盹频率分为:“从不/很少”、“有时”或“经常”。研究发现,与从不打盹或有时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中男性比例较高,学历低和收入低,并且多为吸烟、每天喝酒、失眠、打鼾和熬夜晚睡。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5:00:59
0000广州学者研究估算:中国有1亿3千万人患代谢综合征
据广州医科大学学者通过研究估算,我国有近2亿9420万(32.35%)人超重,2亿5660万人(28.22%)患有高血糖或服用降糖药物,3亿2690万人(35.95%)患有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3亿1990万人(35.19%)血脂异常。研究者估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4%,即有1亿3090万代谢综合征患者。有房扑,要警惕无症状冠心病!德国研究
德国学者发表研究称,典型的房扑是无症状冠心病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健康人如存在典型的房扑,应警惕无症状冠心病,特别是CHA2DS2-VASc评分有预测价值。研究分析了189例因典型房扑而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将房扑患者与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比较,这些患者没有已知的结构性心脏病,在同一时期接受了消融治疗,并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吸烟增加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芬兰3万余对双胞胎研究
发表在Stroke上的一项对3万余对双胞胎随访42年余的研究显示,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有一定因果关系。研究显示,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中位年龄为61.4岁。其中,每日吸烟10~19支及≥20支的人,有3倍的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而即使每日吸烟不到10支,也会有2.8倍的风险。此外,吸烟与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在男女一致。天坛医院学者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急性心梗风险
一提幽门螺旋杆菌(HP),通常会想到胃部疾病,但实际上HP感染还会参与心梗的发生。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德昭、陈蕾蕾等通过对比合并或不合并HP感染的急性心梗患者发现,HP感染可能还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影响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而后者或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中有46.5%的人感染了HP,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