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杂志发布中国最新食盐和钠摄入报告(吃盐减少,但钠摄入量相当于14克盐)
来源:Hipgrave DB, Chan SY, Li XY, et al. 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 JAMA, 2016, 315: 703-705.
中国自199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5次总膳食研究调查,前4次覆盖12个省份,代表中国人口的46%,第5次总膳食研究从2009年开始到 2013年结束,覆盖21个省,代表中国人口的近80%。
研究者指出,尽管国人的平均盐摄入量自2000年以来不断下降,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盐摄取量应低于5 g/d,换算成钠摄取量应低于2 g/d,并具体提出到2025年降低盐摄入量30%的目标。
中国总膳食研究将加工食品这一部分盐考虑进来,则显示的国人实际钠摄入量的下降速度非常不容乐观。“虽然10年间中国居民的食盐消费量明显降低,但是距理想的钠摄入量距离还很远,”研究者指出。
过去,我国大多数钠盐来自于烹饪时所使用的酱油和食盐。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文化的渗入,面包、加工肉制品等一些含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盛行起来。这些“重口味”食品成为国人钠盐摄入的重要来源。
但成品食盐只是中国人摄入钠的来源之一,酱油等调味品以及咸菜等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盐分,但通常没有计入盐摄入量调查中。
研究者强调,国人限制食用盐摄入的意识确实有所增强,但我们不仅要盯着食用盐看,同时不可忽视总体的钠盐摄入量,除了食用盐,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重口味”的食品应加以限制。
如果计算实际的钠摄入量,国人实际钠摄入量的下降并不明显,仅从2000年的6.4 g/d(约合16g食盐)降至2009年的5.6 g/d(约合14g食盐)
近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吴永宁教授等在《JAMA》上发表了“中国食盐与钠摄入量”的最新调查数据。
该数据显示,2000年~2009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平均食盐量从11.8 g/d降至9.2 g/d,下降了约22%。
总膳食研究是对于即食状况人口的膳食样品直接进行钠的测定与暴露量计算,对于钠的估计更加准确。
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日常饮食中的六大高盐食品包括面包、加工肉制品、披萨、鸡肉制品、罐头食品和三明治。
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青年高血压转归! 阜外医院宋雷等联合北航团队研究:夜间血氧、大内皮素和四肢血压或为新预测因素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晟瀚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杂志在线发表研究,应用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青年高血压数据建模预测高血压相关终点事件并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证实了机器学习在年轻高血压预后精准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有望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工具。该研究纳入508例因高血压住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4~39岁高血压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57:05
0000美发布非他汀类降脂药共识:依折麦布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PCSK9抑制剂上榜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院发布了关于使用非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专家共识,推荐最大剂量他汀治疗后仍无法达标的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和他汀治疗后LDL-C降幅不能达到50%的高危患者,可接受烟酸、依折麦布或PCSK9单克隆抗体等。推荐要点包括:1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或LDL-C≥190mg/dl者,若应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仍无法实现LDL-C降低>50%,可考虑应用非他汀药物。Lp(a)与心血管病有因果关系!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如何有效降低残余心血管病风险,是很多学者皱眉思索的问题。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脂蛋白(a)[Lp(a)]科学声明指出,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独立且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因素。声明指出,Lp(a)主要通过促动脉粥样硬化、促血栓形成和促炎过程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其水平约70%至≥90%由基因决定,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小。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3:21:23
0000丹麦研究称,常吃巧克力预防房颤
房颤是种很讨厌的疾病,不过近来从丹麦传来一条甜蜜的消息:经常吃巧克力会降低房颤风险。研究显示,与每月吃巧克力不到1份(30g)的人相比,每月吃1~3份者降低10%的房颤风险,每周吃1份者降低17%的风险,每周吃2~6份者降低20%的风险。若再多吃,好处有点消退,每天吃≥1份者,房颤风险降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