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支架(可不用造影剂,阜外医院宋雷等IVUS经验)
(2)该技术对分支的评价及保护存在局限,如病变节段内存在灌注区域较大的分支,建议联合冠状动脉生理学方法对分支进行评价;
(1)严格把握适应证,除非明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建议通过无创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价方法寻找客观的缺血证据。鼓励使用新的基于影像的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价方法,如定量血流分数或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上,那些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的零对比剂介入治疗。
对比剂禁忌证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2)。
(4)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初学者应从简单病变入手。
中位随访197天,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张晗等分析了通过 IVUS 指导下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例患者的资料,初步提示对存在对比剂禁忌证但有明确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IVUS 指导的零对比剂PCI安全、有效。
研究者认为IVUS指导的零对比剂冠脉介入技术有其局限性:
(7)IVUS的指导应贯穿手术全程,包括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并评价其效果,确定器械的直径或长度与理想的落脚点,以及评价器械置入后的优化状态;
(1)由于支架释放只能依靠标记导丝或参考图像定位,可能造成病变覆盖不完全即地理丢失,研究中患者中有2例出现类似情况,需补支架;
(2)对于在可疑并发症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仍有可能注射少量对比剂,因此对所有碘对比剂过敏患者,无论反应轻重,术前应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并做好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准备;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常规在围术期进行水化并做好术后紧急透析的准备。
(5)要选择合适的既往冠状动脉影像作为参考图像,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相同投照体位,在参考图像指导下操作,尽量选择操控性好、头端柔软的导丝,操作过程中导丝远端尽可能形成环状,并保留在透视视野范围内,全程轻柔操作以减少导丝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显示,10例患者在IVUS指导下行零对比剂均获得成功,无夹层、血肿、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3)术前需仔细评估患者既往造影与冠状动脉CT影像,做好手术预案并预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研究者总结了IVUS指导下行零对比剂PCI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8)最终结束手术前,必须保证患者症状与生命体征稳定,心电图无缺血表现,IVUS确定无膨胀不全、边缘夹层或地理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床旁超声心动图排除可能的穿孔或心包积液。必要时可以少量注射对比剂确认。
(6)善于利用主支与分支导丝,超声导管的头端标记及其与透视下的钙化、肋骨、脊柱的相关关系,以及某些影像增强功能辅助术中器械定位。
(3)无法有效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因此术中应时刻关注心电图与症状变化,如怀疑无复流或慢血流,经IVUS排除夹层血肿等因素后可试验性治疗;

来源:张晗,窦克非,宋光远,等. 血管内超声指导的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1065-1069. DOI:10.3969/j.issn. 1000-3614.2021.11.002.【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
(4)对于既往影像学评价距离此次操作时间较长者,建议对三支主要心外膜血管均进行冠状动脉功能学或IVUS评价,以免遗漏罪犯病变。
南京市一院陈绍良等报告近万例心梗患者心脏破裂情况:发生率1.6%,发病≥3小时患者风险高
近期,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研究团队公布了前瞻性、多中心登记注册研究——MOODY研究心脏破裂分析结果。该研究显示,在92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脏破裂发生率为1.58%(146例),其中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破裂发生率分别为1.02%(94例)和0.56%(52例)。阜外医院程显声:剖宫产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增高20倍
怀孕产子是喜悦奇妙之事,也是风险莫测之事。肺栓塞,可谓其中主要遭遇的风险莫测之一了。怎么处理更好?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程显声、熊长明、陈白屏几位教授结合临床实例手把手地着实阐述了一番。剖宫产带来的肺栓塞风险不小首先,怀孕本身就易形成血栓,且血栓栓塞病多发生于妊娠头3个月和围产期。Nature子研究称,中国1959-1961年饥荒致糖尿病流行结论不成立,原因是没有调整年龄因素
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后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对17个相关的中国研究进行重新分析时,几乎没有发现这种关联的证据。这17项研究报告均称,1959-1961年中国饥荒期间出生的人与饥荒后出生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几篇被高度引用的评论得出结论,中国饥荒应被视为导致中国目前2型糖尿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房颤无症状,就没危害?甘肃学者研究
临床上,很多房颤患者没有症状,这些患者预后到底如何呢?甘肃金塔县人民医院胡耀武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无症状的房颤患者并不少见,约占28.6%,且其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分析显示,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相比,无症状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更高,左心房前后径更大,入院心率更慢,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更低。简单甲状腺指标,可预测老年ACS死亡风险!阜外医院党爱民等研究
既往研究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阜外医院党爱民等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袁晓鹏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游离T4/游离T3(FT4/FT3)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院内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