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研究称(中国1959,1961年饥荒致糖尿病流行结论不成立,原因是没有调整年龄因素)
这17项研究报告均称,1959-1961年中国饥荒期间出生的人与饥荒后出生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甚至发现,仅使用饥荒前出生者作为对照,饥荒反而会减少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慢病的发生。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几篇被高度引用的评论得出结论,中国饥荒应被视为导致中国目前2型糖尿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Chihua Li,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Chinese Famin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pidemic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9). DOI: 10.1038/s41574-019-0195-5.
研究者表示,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和对中国研究的原始分析,饥荒是否对中国目前的2型糖尿病流行有重大影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后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对17个相关的中国研究进行重新分析时,几乎没有发现这种关联的证据。
研究者指出,已发表的研究或文章没有考虑到饥荒后出生的对照组比饥荒期间出生者要年轻3~5岁,这个年龄差异可能会在分析中导致实质性的偏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人员使用几个对照组 [饥荒后出生、饥荒前和饥荒后出生(年龄平衡)、饥荒前出生]重新分析了公布的数据,使用年龄平衡对照进行的重新分析显示,除了与精神分裂症呈正相关外,饥荒没有导致2型糖尿病及其他慢病的增加。
研究者指出,这些中国研究存在一个局限性,即没有控制年龄因素。因此,“要确定饥荒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需要在研究设计和统计方面进行重大改进。”
0000
相关推荐
好胆固醇的抗炎能力,有预测价值!Circulation研究
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新功效:HDL-C抗炎功能的检测或有助于预测心血管病风险。研究者发现,健康人群的HDL抗炎能力比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者更高(31.6%vs27%),并且这种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抗炎能力独立于HDL-C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独立于胆固醇外排能力。荆志成:阜外医院处理急性肺栓塞的十大经验
急性肺栓塞有较高的发病率和隐匿致死性,专科医院是如何处理的?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中心荆志成等就谈了一下实战经验。1.伴随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的可疑急性肺栓塞,死亡危险非常高。高危特征包括出现收缩压<90mmHg或下降≥40mmHg,且持续超过15min的持续性低血压时。每花1美元戒烟,节省231美元医疗费用!美国研究
一项美国研究证实,控烟能大幅降低医疗费用,控烟的投资回报为231:1。即每花1美元用于戒烟,可节省231美元医疗费用。1989~2019年间,美国加州在实施禁烟令的30多年里,烟民从21.8%下降到10%。30多年间,共减少945万人年的吸烟,累计减少157亿包香烟。未戒烟者,平均每年也少吸了119包。市民共节省了514亿美元,国家医疗成本节省了8160亿美元。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4:36:49
0000阜外医院经验:女性冠脉介入治疗选经桡动脉路径更安全,可显著降低严重出血和穿刺点并发症
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称,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女性患者而言,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能可将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36%和33%。研究者指出,对于女性患者而言,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更为安全,对于有经验的中心,可在有经验术者的操作下积极开展。白天爱打盹,心衰风险高!美国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夜晚睡眠紊乱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衰。一项美国研究发现,白天打盹过长或过多,也与未来心衰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者认为,白天打盹过多可能是心衰的临床前表现。在该研究中,与白天打盹<44.4分钟的人相比,白天打盹≥44.4分钟的人出现心衰的风险增加73%。与每天白天打盹<1.7次的人相比,每天白天打盹≥1.7次的人出现心衰的风险增加了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