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太极拳康复心脏(效果堪比快走,北大人民医院丁荣晶等研究)
太极拳组患者先后进行太极拳和快走运动达到相同心率时,太极拳运动时的峰值摄氧量和心脏做功指数明显低于快走运动,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显著高于快走运动。
来源:袁洁,郭琳,范晓绵,等. 简化杨氏太极拳对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2021, 36: 272-277.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3.008【长按或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经过12 周简化杨氏太极拳训练,可熟练掌握,依从性好,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力、情绪状态、平衡能力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运动效果与快走运动相似。
采用运动心肺仪和无创心排仪评估两组患者 12 周后以及太极拳组患者先后进行一次太极拳和快走运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该研究发现,简化杨氏太极拳不显著增加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而对摄氧能力的改善作用与快走运动相似。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运动健身项目,而传统太极拳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有难度。简化杨氏太极拳由传统太极拳中10种招式组成,包括是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学习简单,容易掌握。
结果显示,太极拳组患者接受 12 周简化杨氏太极拳训练后,峰值摄氧量较基线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该研究于 2017 年 3 月至 2017 年 6 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康复门诊连续入组 46~75 岁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n=30)初次学习简化杨氏太极拳 12 周,每周 3 次,每次 30 min,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对照组(n=30)每周进行 150 min 中等强度的快走运动,共观察 12 周。
两种运动达到相同摄氧量时,太极拳运动时的峰值心率和心脏做功指数显著低于快走运动,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显著高于快走运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简化杨氏太极拳可作为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体弱、心肺功能差、机体耐力低下者的有效运动康复手段。
意大利扩心病“神奇疗法”:2周心功能改善Ⅱ级,射血分数提升10%
一位57岁的男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了一种特别的治疗后,效果可谓“一日千里”:2周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从入院前的Ⅲ级改善为Ⅰ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28%改善为38%;4周后,LVEF进一步提升为42%。而且心肌水肿全部消退,心室异位搏动几近消失。这种独辟蹊径的治疗,就是用了点白介素-1(IL-1)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李小鹰:老年肌少症未受到足够重视
李小鹰教授老年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衰弱的表现之一,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肌少症特别是下肢肌肉减少带来的下肢肌力减退者容易发生跌倒,从而增加骨折风险,进而引起卧床时间增加、感染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增加,导致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增高。患病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5:15:430000儿童血压升高与体重超标,会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上海与四川学者研究
血压升高和体重过重,对于儿童也是有害的。近日,上海新华医院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是4岁儿童,体重超标与收缩压升高也会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研究显示,超重儿童中收缩压升高更为多见,而且收缩压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呈正相关。体重指数Z评分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大风险正相关,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和整体纵向应变等收缩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8:52:040000南昌大学学者建立中低通量基因分型新方法
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田小利等发表研究称,联合使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建立了一种基于DNA连接酶链式反应的中低通量基因分型新方法,填补了中低通量位点分型缺乏准确、快速而又低成本方法的空缺。研究者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设计原则,实现10ngDNA样本一次性分型30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处理房颤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决奈达隆优于索他洛尔!JAHA研究
房颤消融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很常见,因此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JAHA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融后应用决奈达隆比索他洛尔更有效、更安全。随访12个月,研究发现,与索他洛尔治疗的患者相比,房颤消融后使用决奈达隆治疗的患者心血管住院风险较低,主要是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的住院率较低。索他洛尔治疗的患者相比,决奈达隆治疗的患者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血管住院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