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低学历(最影响国人心血管病,欧洲心脏杂志阜外医院李卫等PURE,China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进行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中国数据最新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36%死亡为心血管病死亡。
图 男性和女性居民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
在城市地区,高血压(PAF为25.6%)、非HDL胆固醇(14.5%)、低学历(6.2%)和腹部肥胖(5.2%)是心血管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许多风险因素的日益严重,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增加。
作者表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很低,仅有10%的患者得到了控制,控制高血压是降低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对于列第二位的低学历,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影响占到四分之一,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占三分之二,因为低学历人群吸烟率和不健康饮食的比例较高。
此外,研究发现,高血压仍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头号危险因素,低学历是第二大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和吸烟位列第三和第四。家庭空气污染则列第五位,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居民的高暴露有关。
对于男性居民,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包括吸烟(PAF为12.9%)、高血压(12.9%)、低学历(11.4%)、家庭空气污染(5.7%)和不健康饮食(5.1%)。
对于女性居民,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PAF为14.6%)、高血压(8.5%)、低学历(8.4%)、家庭空气污染(5.9%)、糖尿病(5.5%)和低握力(5.2%)。
在中国,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发病的人群归因分值(PAF)为59%,对死亡的PAF为56%。
心血管死亡的归因危险因素有高血压(PAF 10.8%)、教育程度低(PAF 10.5%)、不健康饮食(PAF 8.3%)、吸烟(PAF 7.5%)和家庭空气污染(PAF 6.1%)。
来源: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 PURE substudy. Eur Heart J. 2022 Jun 22. Epub ahead of print.
另外,不健康饮食对女性死亡的贡献更大,而吸烟对男性的影响更大。
代谢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发病的PAF最大,为41.7%,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AF 25.0%),其次是低学历(PAF10.2%)、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PAF7.8%)和腹型肥胖(PAF 6.9%)。
对于女性心血管发病,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PAF为23.9%),其次是低教育程度(11.3%)和腹部肥胖(10.0%)。

研究纳入来自中国12个省份115个城乡社区的47262名既往无心血管病的居民,评估了与12个风险因素相关的心血管病和死亡的人群归因分数(PAF)。平均年龄为51.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1.9年。
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地区划分分析心血管疾病人群归因比例最大的风险因素,发现: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死亡率(8.09/1000人)超过了城市居民(3.04/1000人)的两倍。男性居民死亡率(6.88/1000人)也明显高于女性(4.15/1000人)。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在中国东部地区,心血管病可归因负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F为23.2%)、低学历(9.6%)、腹部肥胖(8.2%)和非HDL-C(8.2%)。在中国中西部地区,高血压(PAF为25.7%)、低学历(10.6%)、家庭空气污染(8.5%)和非HDL-C(6.8%)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AF为24.5%)、低学历(12.3%)、腹部肥胖(7.6%)和不健康饮食(7.4%)。
研究者表示,通过针对代谢风险因素的控制,以及通过解决低教育水平及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心血管病。要大幅降低死亡率,就需要针对更广泛的风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
因为高血压的问题,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居民的中风发病率仍明显高于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35/1000人年和5.33/1000人年。
在男性中,高血压(PAF为26.8%)、非HDL-C(10.4%)和低教育程度(8.7%)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约56%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12个常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包括四个代谢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和血脂)、四个行为风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和体力活动)、教育、抑郁、握力和家庭空气污染。
但在PURE研究中,低学历对心血管病的影响与这些因素无关,这表明,需要更广泛地了解低学历对国人心血管病的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包括心血管病(36%)、癌症(31.9%)、伤害(7.5%)和呼吸道疾病(4.3%)。
孕妇轻度高血压,降压安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危及母胎生命的疾病。妊娠期治疗轻度慢性高血压(140~160/90~105mmHg)的益处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因为担心积极降压带来的胎盘灌注压降低可能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死亡意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提示,对于患有轻度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妊娠结局更好。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0:07:09
0000中年油腻有新证据!高润霖院士等中国高血压调查44万余人新分析
人到中年,身材走样,往往被形容是“中年油腻”邋遢样。为什么是中年,而不是老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最新分析结果表明,45~54岁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18~24的年轻人的3.83倍。18~24岁的年轻人,10.9%超重,2.3%肥胖;而在45~54岁的中年人,36.9%人超重,6.9%肥胖。(见下图)图1不同年龄段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0:46:23
0000降压药,没必要都早上吃!ESC公布TIME 研究
多数医生推荐降压药应该早上吃,而之前发表的Hygia研究显示,睡前服用降压药比早晨服药,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也更好。ESC2022上发布的前瞻随机试验TIME研究(TreatmentIntheMorningversusEveningStudy)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预防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及血管死亡,不受早上吃或睡前吃降压药影响,研究也未发现晚间服药有危害。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50:19
0000王继光提出中国高血压防控的四个独特方法:在公共场所建立可与微信链接的血压计,每年测量数千万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近期在《转化医学年鉴》杂志上撰文介绍了中国高血压防控的独特途径。根据中国2012-2015年度全国高血压调查,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较2002(18.8%)增加50%。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9%、40.7%和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