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阿司匹林为何要空腹吃(刘梅林等胶囊胃镜研究揭秘)
作者表示,通过“磁控胶囊胃镜”,医生可以实时精确操控的磁场来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损伤,并建议饭前服用。
之前本刊的一项研究也报告了阜外医院240例心血管病患者用磁控胶囊胃镜进行消化道检查的经验,发现胶囊胃镜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的,不仅可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程度,还可指导冠心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指出,药片即嵌入胃底皱襞中(见图1),使阿司匹林胃通过时间明显延长,增加了药物与胃黏膜的接触时间。
作者认为,若患者餐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一方面,食物或胃潴留物升高胃内pH水平,可能使肠溶阿司匹林在胃内提前崩解释放,进食后胃肠蠕动也会增强,肠溶包衣在机械性挤压下更易破损,进一步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王茜婷等应用磁控胶囊胃镜对药物进行了追踪,发现空腹服用肠溶剂型阿司匹林后,药物在胃内未出现崩解,进入小肠后才开始崩解。
结果发现,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肠溶缓释片在 pH ≤ 7 的模拟胃液的溶液中 24 h 后均未出现形态变化,而在模拟小肠液的碱性环境中均完全崩解。
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比缓释片开始崩解时间更早(0.5~1.0 h vs. 3.0 h),崩解速度更快(2.0~3.0 h vs. 6.0 h)。
研究者还比较了肠溶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两种剂型在胃肠道的崩解过程。
还有3人服药后药片嵌入胃底皱襞,平均 22.0 min(19.0~25.0 min)后脱落。

结果发现,与肠溶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消化道开始崩解时间更晚、崩解速度更慢。
另一方面,进食显著延长胃排空时间,可能造成肠溶阿司匹林于胃内滞留,无法快速进入小肠分解吸收,延误抗血小板聚集时机,降低抗血小板疗效。
但研究也发现,肠溶阿司匹林的胃通过时间差异较大,短的6分钟,长的可达70分钟。
图1 阿司匹林嵌于胃底皱襞内
理论上,健康人空腹胃液pH水平为1~3,而肠溶阿司匹林外覆抗酸肠衣,在酸性胃液中不溶解,可避免直接刺激损伤胃黏膜。
研究者还用 0.9% 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了空腹胃液、餐后胃液及小肠液 pH 水平。
来源:
鉴于此,作者指出,应建议患者空腹服用肠溶剂型阿司匹林,以最大程度兼顾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
睡眠呼吸暂停,也是儿童常见病!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非成人专属,在儿童青少年中也较为常见,但是一直以来,这种重要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忽视。而这种病与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以及心脏结构变化有关,均会对未来整体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还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免疫状况。得了脑震荡,小心发生痴呆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最轻脑损伤脑震荡“后劲儿大”,增加痴呆和帕金森病风险。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这种潜在的让人衰弱的疾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稳定增长。脑震荡会扰乱植物神经系统运转,以及影响大脑供血。患者通常在受伤后1周康复,但可能会带来长期后果。研究显示,有过脑震荡的人,与同龄、同性别、同地区未发生过脑震荡的人相比,更有可能被诊断出神经系统或心理疾病。杨进刚阜外2023-09-08 08:06:57
0000每周30~60分钟撸铁延寿!
近日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花30~60分钟进行肌肉锻炼,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的原因所致的10%~20%的死亡风险。研究显示,锻炼肌肉与全因死亡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和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10%~17%相关。不过未发现练肌肉与特定类型癌症(包括肠癌、肾癌、膀胱癌或胰腺癌)的风险降低相关。杨跃进:扩大医疗覆盖,不能忽略医疗质量改善和费用控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表示,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已成为我国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任务。杨跃进教授但扩大医疗覆盖面,不能忽略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控制,否则“医疗就会成为无底洞”。他表示,医疗政策有三要素:可及性、费用和质量,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杨进刚阜外2023-07-29 08:46:45
0000JAMA心脏病学子刊:美国患者高强度他汀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率
他汀类药物都知道是种好药,但考虑到肌病等不良反应,往往在老年人群中使用小心。然而近期发表在JAMACardiology上的一项来自美国真实世界近51万人的研究显示,高强度他汀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生存率,即使在≥75岁患者中。研究显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使用强度与死亡率呈现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