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心脏病学子刊(美国患者高强度他汀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率)
这项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分析了退伍军人事务部(VA)医疗系统中509766例21~84岁ASCVD患者医疗记录。其中30%的患者接受了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在内的高强度他汀治疗,46%接受了中等强度他汀治疗,6.7%接受了低强度他汀治疗。随访492天。
他汀类药物都知道是种好药,但考虑到肌病等不良反应,往往在老年人群中使用小心。然而近期发表在JAMA Cardiology上的一项来自美国真实世界近51万人的研究显示,高强度他汀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生存率,即使在≥75岁患者中。
研究者指出,目前临床实际中,他汀应用远远不够,建议在给予患者治疗时,就启动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当然这也有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获益风险平衡以及患者意愿。
来源:
研究显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他汀使用强度与死亡率呈现负相关。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研究者认为,他们对真实世界进行的评估的研究提示,在ASCVD二级预防中,通过调整他汀治疗强度可潜在提高改善力度。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且剂量使用最大者要比同样治疗强度但剂量未达到最大者生存率要高。
其中他汀治疗强度主要根据ACC/AHA指南中所推荐和定义,其中比如瑞舒伐他汀的高强度应用为20~40 mg/d,阿托伐他汀为40~80 mg/d。
[2] Fatima Rodriguez et al. Higher intensity of statin therapy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Cardiology, published online 9 November 2016.
其中,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者1年死亡率为4%,中等强度治疗者为4.8%,低强度治疗者为5.7%,而未接受他汀治疗者1年死亡率最高为6.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而且,高强度他汀治疗的正性效应可在不同年龄组中可见,包括年轻患者和≥75岁的老年患者。
[1] Ana Sandoiu. High-dose statins may help CVD patients live longer. MNT. November 11, 2016.
疫情期间,心梗和卒中患者要及时就医!欧美心脏学会呼吁
目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全球很多国家到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或中风的病人数量大幅下降。最近的报告显示,仅在爆发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率均下降了约40%。而对于一些急重症患者来讲,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不得。相关专家表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患者延迟就诊,造成了新的公共卫生危机。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均呼吁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保护心脏!中国研究证据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保护作用,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与心脏代谢疾病的相关性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国台湾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血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处于最高五分位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76%。AHA发布科学建议:整合电子病例数据库与基因组学进行研究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要求更加合理的使用已有的资源,电子医疗档案能保存个人的健康信息,包括诸如各种临床表型如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重要的体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生物信息与基因组学的信息加载到电子医疗档案更加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诊疗过程,如疾病的易感性、病程的进展、对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等。阜外医院1332例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诊治经验!赵世华等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刊发研究
近期,阜外医院赵世华等对1332例经心脏磁共振能证实的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析发现,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合并心尖室壁瘤的比例占2.3%,且这些患者预后差。该文章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子刊上。此外,研究者发现,超声心动图常漏诊左室心尖室壁瘤,漏诊率为64.5%。而心脏磁共振能可靠地检测到。阜外医院王国干等报告北京急性心衰注册登记:一年内三成死亡,六成死亡或再住院
有人称,心力衰竭是心脏病中的的“恶性肿瘤”,阜外医院王国干等开展的北京急性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该研究观察了北京地区14家医院急诊治疗的3335例的急性心衰患者,结果发现,15%的患者在30天内死亡,三成(32.27%)在一年死亡。一年死亡和再住院率高达60%。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3:52: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