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饮食,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9万北京居民研究
6月2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覆盖9万余名北京居民的横断面研究表明,一种促炎饮食模式,即主食、肉类、加工食品、含糖饮料摄入较多而水果、乳制品、蜂蜜和果酱摄入较少,可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50岁人群受影响更大。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C反应蛋白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产生影响,而通过饮食干预来降低炎症水平(抗炎饮食),比如多吃水果、乳制品、蜂蜜和果酱等健康食物,少吃主食、肉类、加工食品、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食物,可能有预防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该研究以17种饮食作为预测变量,以对数转换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反应变量,采用降秩回归(RRR)分析法推导出了可解释对数转换后C反应蛋白水平最大变异的一种饮食模式,即上述促炎饮食模式。
该研究于2008~2018年纳入90 130名接受体检的北京成年人,其中11209人(12.4%)有代谢综合征,21.3%有腹型肥胖,11.3%有高血糖,17.2%有高血压,45.3%有高脂血症。
在进行RRR分析的18 986人中,上述促炎饮食模式可解释C反应蛋白水平1.02%的变异。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饮食模式评分也越高。
遵循上述促炎饮食模式即饮食模式评分较高的人,相对年轻,男士、饮酒者、吸烟者比例较高,年收入也较高,每天热量摄入较多,身体活动较少,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较高。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研究者发现, 饮食模式评分与代谢综合征及其三个组分(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发生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与饮食模式评分处于最低五分位者相比,饮食模式评分处于最高五分位者发生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的风险最高,增幅分别为49%、45%、52%、19%。
与50岁以下人群相比,在年龄≥50岁的人中,促炎饮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更强。
来源: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Reflecting C-Reactive Protei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utrients, 2022, 14(13): 256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北大人民医院学者揭秘左右心室做功顺序:收缩期因人而异,舒张期右心室始终在前
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在本刊发文报告,在健康人群中利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到,左、右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右心室做功始终早于左心室。根据这一发现,研究者认为,“根据正常状态下心室间机械做功的顺序优化起搏器程控参数,选择优化舒张期心脏做功顺序,可能是未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参数优化的终点指标。”中国胸外按压救人理念曾领先西方一千多年!阜外医院敖虎山等撰文
阜外医院敖虎山等在JCardiothoracSurg杂志发表文章回顾了我国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并指出我国心肺复苏发展起步较早,中国最早的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抢救的详细记载要早于西方约一千多年。但作者也指出,现在中国的心肺复苏学术发展和实施已经落后了。作者介绍,我国心肺复苏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医书典籍均有记载和论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6:10:15
00002019年,吸烟致240万国人死亡!Lancet全球烟草危害地图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为:承诺戒烟(Committoquit)。近日,Lancet连发三篇文章警示了烟草对公众的危害。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吸烟人数达11.4亿,消耗了7.41万亿卷烟当量的烟草(相当于日耗203亿支)。中国烟民最多达3.41亿,烟草消耗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3:12:49
0001医生过劳猝死:仅是健康问题冰山一角!重庆学者107名医生猝死分析
近些年,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致猝死事件屡见报端,医务人员成了猝死高发群体。我国重庆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显示,2008至2018年十年间,在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我国医务人员中发生了107起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80%。研究分析发现,猝死多发生在年龄39岁的年轻医师;男女比例为7.75:1。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48:22
0000美国DPP研究未能重复大庆研究结果!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未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理论上,在糖尿病前期尽早进行干预,更有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针对糖尿病预防的大庆研究显示,随访23年和30年时,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