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饮食(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9万北京居民研究)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研究者发现, 饮食模式评分与代谢综合征及其三个组分(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发生风险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
该研究于2008~2018年纳入90 130名接受体检的北京成年人,其中11209人(12.4%)有代谢综合征,21.3%有腹型肥胖,11.3%有高血糖,17.2%有高血压,45.3%有高脂血症。
来源: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Reflecting C-Reactive Protei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utrients, 2022, 14(13): 256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与饮食模式评分处于最低五分位者相比,饮食模式评分处于最高五分位者发生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的风险最高,增幅分别为49%、45%、52%、19%。
该研究以17种饮食作为预测变量,以对数转换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反应变量,采用降秩回归(RRR)分析法推导出了可解释对数转换后C反应蛋白水平最大变异的一种饮食模式,即上述促炎饮食模式。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C反应蛋白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产生影响,而通过饮食干预来降低炎症水平(抗炎饮食),比如多吃水果、乳制品、蜂蜜和果酱等健康食物,少吃主食、肉类、加工食品、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食物,可能有预防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遵循上述促炎饮食模式即饮食模式评分较高的人,相对年轻,男士、饮酒者、吸烟者比例较高,年收入也较高,每天热量摄入较多,身体活动较少,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较高。
6月2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覆盖9万余名北京居民的横断面研究表明,一种促炎饮食模式,即主食、肉类、加工食品、含糖饮料摄入较多而水果、乳制品、蜂蜜和果酱摄入较少,可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50岁人群受影响更大。
在进行RRR分析的18 986人中,上述促炎饮食模式可解释C反应蛋白水平1.02%的变异。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饮食模式评分也越高。
与50岁以下人群相比,在年龄≥50岁的人中,促炎饮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更强。
患癌症的人,心脏存在明显老化现象!美国疾控中心研究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饮食不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癌症患者也面临心血管并发症的问题。此外,许多癌症治疗也会对心脏有损害。据美国疾控中心近日利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的数据,估计了预测心脏年龄和实际年龄之间的差异,发现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脏老化现象。心脏老化≥5年的患病率在男性、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的癌症患者中最高。脂肪肝,也应是代谢异常指标!厦门大学一附院研究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学者在1318名腹型肥胖的中国社区成年人中调查发现,约13%代谢健康,但其中约3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些人糖尿病风险高。本研究中,将不符合以下标准定为代谢健康:(1)血压≥130/85mmHg;(2)空腹血糖≥5.6mmol/L;(3)甘油三酯≥1.7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3mmol/L,女性<1.30mmol/L。警惕衰弱、谵妄和认知功能下降!AHA发布心脏重症监护室老年人管理声明:鼓励适当身体活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12月9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脏重症监护室老年人管理科学声明,提出要特别关注和处理好老年危重心脏病患者的老年综合征,包括包括衰弱、谵妄、认知功能下降、多种合并症、多重用药。杨进刚阜外2023-08-31 09:51:22
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舒张性心衰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能有害
梅奥诊所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称,对于舒张性心衰患者,硝酸酯类药物不但不能改善包括气短和乏力等心衰的症状,而且还有加重这些症状的倾向,还明显减少了日常活动量。硝酸酯类药物一般用于缓解心绞痛,冠心病患者也因此可提高运动耐量。但对于心衰患者该药物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研究者认为,舒张性心衰患者不应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缓解症状,这项研究应该改变临床实践。美国心脏协会声明:心脏骤停应视为最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导管室在管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作用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严重冠心病是院外心脏骤停的潜在诱因,尤其是在可电击复律的心脏骤停。并指出,有室颤/无脉室速(VF/pVT)的院外心脏骤停,应被视为最严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其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事件(见图)。图心室颤动/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F/pVT)患者的冠心病负担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23: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