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颤,袖带血压是被低估的!云南阜外郭子宏等研究
血压计的测量原理大致上分两种:一种是基于听诊法,另一种基于示波法。这两种都需要一个袖带气囊缠绕在胳膊上,用来充气加压。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子宏等发表文章指出,由于目前使用的听诊法或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是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研发而来,因此这些血压测量方法并不适合于房颤患者。文章指出,临床上建议房颤患者测量血压采取三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即使如此,房颤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高,舒张压不准确。在窦性心律中,无论心率如何,示波压力脉冲都是梭形(spindle-like)。然而,在房颤患者中,示波压力脉冲的形状与心室率(VR)的频率明显相关。当心室率快时,示波压力脉冲偏离梭形。以主动脉内血压为参考,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心室率增加的房颤患者,示波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估了主动脉内收缩压水平。文章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采用房颤患者三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当示波血压计报告的平均脉搏率小于90 次/分,且三个脉搏率的变化<10 次/分时,房颤患者的示波血压读数才准确。由于目前示波法测量血压在房颤患者中的准确性不如窦性心律者,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合于房颤患者的血压测量方法。
来源:Su H, Guo Z. Accuracy of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Hum Hypertens. 2022, 36(3): 229-23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1
相关推荐
北大武阳丰教授等研究称,我国急性冠脉事件患者半年后仅七成用他汀,停药者心血管事件易复发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武阳丰教授等报告,我国出院时处方了他汀类药物(他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6个月时他汀应用率降至了72%。研究人员发现,他汀依从性差的人,出院12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为2.7%,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的人(1.8%)。对于心原性猝死,建议尸检或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心原性猝死的病因复杂,相关疾病种类繁多,在实际工作中,每例心原性猝死都必须进行直接死因及基础病因的解释。共识还指出,分子诊断是指为了鉴定心血管疾病遗传变异而进行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主要利用心原性猝死患者、心脏骤停存活者或心原性猝死高危者的血液/组织中提取的DNA来确定其潜在遗传病因。世卫组织模型高估了国人心血管病风险!柳叶刀子刊阜外研究
2019年,世卫组织利用全球85个前瞻性队列开发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针对不同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构建了适合全球21个区域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包括针对中国人群的东亚地区风险评估模型【链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首次报告中国患者从发病至急诊介入时间:平均5.5小时,远远长于美国和日韩
中国医学科学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近期公布了一项新的分析。该研究发现,对于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接受急诊介入治疗,从症状发作到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5小时,明显长于其他国家的数据。研究也发现,越晚开通冠状动脉,再灌注效果也就越差。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3:55: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