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要早(还要少)
不仅晚餐时间有讲究,晚餐量也很重要。
[2]Ashley Lyles. AHA: Late Meals Linked to HTN, Prediabetes: Risks seen in study of Hispanic and Latino Americans. MedPage Today. November 06, 2018.
来源:
就进餐时间而言,一项日本和埃及学者就对7万余人进行的研究显示,与晚上8点之前吃晚餐的人相比,晚餐时间不规律的人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44%。
一项美国研究就显示,与晚餐不怎么吃的人相比,晚餐吃得多的人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而且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明显升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不过,未发现晚餐时间与缺血性脑卒中等其他类型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血管病等的死亡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还有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不仅容易长胖,而且还会导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峰值延迟,以及血压升高,甚至癌症来袭。
香港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晚上10点后进食,或会增加女士得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苗条的、夜宵还多是主食的以及长期吃夜宵的女士风险更高。
[1]Tang J, Dong JY, Eshak ES, et al. Supper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Nutrients. 2021 Sep 27;13(10):3389.
吃夜宵也是个坏习惯。开滦研究一项分析结果还显示,经常吃夜宵与女性动脉硬化更快进展相关。
比如一项日本学者对24490位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临睡觉前吃晚饭,会增加27%的高血压发生风险。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在超重人群中,即体重指数在23~24.9 kg/m2,不规律晚餐时间与总的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整体心血管病死亡率间正相关。
早餐要吃好,那么晚餐呢?大量研究显示,晚餐要早要少!
长期加班,增过早死亡风险!Lancet子刊研究
过度工作危害健康,过劳死就是指与过度工作有关的猝死。Lancet子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与早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该研究在芬兰、瑞典、丹麦和英国四个欧洲国家的11个队列中观察了退休前(65岁前)工作时间与46种常见身心疾病和4个死亡终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将工作时间49~54小时/周和≥55小时/周均为超标工作,≥55小时/周为长时间工作。5%心衰的BNP不一定高!美国研究
钠尿肽(NP)升高通常被认为是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时对心脏壁压力应激升高的一种代偿反应。近日美国学者发表研究称,有一定比例的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极低(<50pg/ml),甚至测不出,这可能是“钠尿肽缺乏症”的表现。研究者针对47970名成年心衰住院治疗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测量了BNP。我国近800万人有房颤,超三分之一不知晓,仅6%抗凝!安贞医院马长生等最新调查
房颤很常见。近日,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房颤患病率为1.8%,估计我国近800万人患有房颤。研究于2014~2016年对分别代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7个地理分区的吉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河南、江西、浙江、广东和云南等地的年龄≥45岁47841名居民进行了调查。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2:17:040000人工智能评估心功能,潜力巨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对于医生而言,最锐利的“器”或许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人类的学习思维过程,分析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繁杂的数据,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的一种工具。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对瓣膜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预测、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识别心律失常等方面。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吴伟春、蔡雨琪就人工智能在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在我刊进行了阐述。儿童维生素D缺乏,要警惕血脂异常!中国万例儿童研究发现
小朋友们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不仅仅是让骨骼更强健。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米杰等对万例儿童中进行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越高。儿童青少年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可延续到成年,且与成年期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米杰等指出,这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病疾病的早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