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颤(可摸脉,亚太学会指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日,亚太心律学会(APHRS)发布了房颤筛查指南。
指南推荐对于以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房颤筛查:
来源:Chan NY, Orchard J, Agbayani MJ, et al. 2021 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 (APHRS) practice guidance on atrial fibrillation screening. J Arrhythm. 2021 Dec 28;38(1):31-49.
如果基于脉搏触诊的筛查,需要行心电图确诊,手持式单导联心电图或较为实用地替代12 导联心电图。
指南建议,≥65岁老人应接受机会性筛查,可通过脉搏触诊,然后行心电图确诊,或者应用30 s的心电图作为主要筛选方法。
在既往无房颤病史,而由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检测到≥5 min 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即亚临床房颤。
对于亚临床房颤,需行心电图进一步明确有无房颤,如确为房颤,则应进行标准化管理。
患者年龄>50岁;
对于无脑卒中病史者的房颤筛查,指南推荐可应用脉搏触诊、改良血压监测、基于智能手机的单导联或多导联心电图设备以及基于智能手机的光电容积描记设备。
对于≥75 岁人群或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考虑系统筛查以检测房颤。
二尖瓣压力梯度>10 mmHg;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以上。
非急性期,连续心电图、动态监测、基于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的心电图、连续多日记录设备或植入式循环记录仪均可用。
对于脑卒中后房颤的筛查,急性期脉搏触诊、12导联心电图、院内Holter 监护仪或遥测均可用。
房颤筛查方法与工具
存在二尖瓣钙化;
二尖瓣瓣口面积 <1.0 cm2;
左心房内径 >4.0 cm;
王文教授对近期高血压研究的五点认识:我国高血压防治有成效,对国外指南和研究不能盲从
近2年来,国内外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血压流行与防治情况的调查数据及临床试验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某些方面出现争论。对此,阜外医院王文教授就我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防治效果及国内外临床试验结果,在本刊发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高血压流行情况: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十年前有进步丙泊酚麻醉可引起癫痫样现象!阜外研究
丙泊酚广泛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以及急重症患者的镇静。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痛、过敏、呼吸循环抑制等,静脉注射引起的癫痫样现象较为罕见。阜外医院姚允泰等通过汇总分析现有文献指出,丙泊酚麻醉引起癫痫样现象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阶段均可发生。JAHA:吃惊!每四个顽固性高血压竟有一人24小时血压正常
西班牙动态血压注册研究在近8万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现,总体上有1.4%的高血压患者属于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服用≥5种降压药时诊室血压仍≥140/90mmHg)。跟让人吃惊的是,每四个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就有1人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竟然是正常的,这些人的靶器官损伤程度也较轻。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有新招!宜昌学者研究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TTE)、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简单便捷,为卵圆孔未闭筛查的首选方法。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研究发现,瓦式动作下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心脏右向左分流的分流等级量化更有优势。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敏感度高于心脏超声造影,特异度低于心脏超声。阜外医院研究称,开通CTO病变者中,半数导丝在内膜下通过,其心血管事件风险高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等研究发现,血管内超声(IVUS)确定的导丝“内膜下径路”在全部成功再通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中约占50%,其手术并发症与临床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斑块内径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