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麻醉可引起癫痫样现象(阜外研究)
本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或苏醒期出现癫痫样现象的病例比例为 81.5%。
作者建议,癫痫患者,尤其是控制不良、有癫痫发作风险、既往出现过丙泊酚相关癫痫样现象、抗癫痫药物停用以及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应避免或谨慎使用丙泊酚。
作者强调,临床上,应及时识别丙泊酚相关癫痫样现象高危患者,谨慎选择麻醉药的类别和剂量,着重关注癫痫样现象的高发时段。立即停用丙泊酚及静脉注射镇静类药物是终止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有趣的是,丙泊酚除了致癫痫样现象,还可以预防癫痫发作及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机制也不明确,目前推测可能与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双向调控有关。
(2)静脉输注镇静药物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地西泮、苯妥英钠等),必要时重复给药;
丙泊酚广泛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以及急重症患者的镇静。 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痛、过敏、呼吸循环 抑制等,静脉注射引起的癫痫样现象较为罕见。
当然, 4 例患者本身存在癫痫或神经、精神疾病或行神经外科手术,癫痫患者使用丙泊酚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探究。
此作者建议,如果发生丙泊酚相关癫痫样现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以避免缺氧、反流和肺吸入造成的严重损害:
有文献表明,有癫痫家族史或癫痫的患者使用丙泊酚后癫痫样现象发生率更高。
首次出现癫痫样现象的时间从注射后即刻、麻醉维持到麻醉苏醒阶段不等,其中 8 例注射后即刻出现,14 例麻醉苏醒后出现,2 例麻醉维持阶段出现,3 例延迟发作(麻醉或镇静结束后 30 min 以上)。
研究共 24 篇文献(27 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注射丙泊酚后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肢、下肢、四肢或全身性肌阵挛及抽搐、躁动、头颈后仰、牙关紧闭、脚弓反张等癫痫样现象。
丙泊酚相关癫痫样现象的机制不清,可能与 γ- 氨基丁酸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 27 例患者中,22 例无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患者出现丙泊酚相关癫痫样现象, 这很好地排除了神经系统异常这一干扰因素。
(1)立即停止用药,保证呼吸道通畅;
来源:郑伟萍,何丽仙,杨燕青,等. 静脉注射丙泊酚致癫痫样现象:文献回顾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3-68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12.
丙泊酚引起的神经运动障碍被描述为癫痫样现象,包括肌阵挛、抽搐、肌张力增加、脚弓反张等,一般发生在麻醉诱导、维持或苏醒期间,偶尔会有延迟发作(麻醉或镇静结束后 30 min 以上)。
(3)病情稳定后谨慎用药,预防再次发作,并做好术后随访。
本研究回顾总结的 27 例患者中,3 例停止使用丙泊酚,16 例使用镇静药物。
阜外医院姚允泰等通过汇总分析现有文献指出,丙泊酚麻醉引起癫痫样现象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阶段均可发生。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称,中国接受美国高血压指南的成本高于获益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新定义(≥130/80mmHg),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中国人群采用这版指南,会有什么样的临床效果?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等进行的研究就此与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他山之石不可攻玉,应对高血压防治还需根据国情来实施相应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8-27 08:12:14
0000加拿大预防部门建议:65~80岁男士应筛查腹主动脉瘤
近期,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更新腹主动脉瘤筛查指南,建议65~80岁的所有男性接受超声筛查腹主动脉瘤,不建议80岁以上的男性和所有女性筛查腹主动脉瘤。指南指出,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吸烟、高龄和腹主动脉瘤家族史。指南工作组指出,65-80岁的男性中腹主动脉瘤的患病率是相同年龄段女性的4~5倍。因此,女性从腹主动脉瘤筛查中可能不太会获益。肥胖者的坏消息:即使规律运动,肥胖危害依旧在!西班牙53万人研究
超重或肥胖对心脏代谢系统有不良影响,但既往有些研究发现,坚持规律运动促使心肺适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会抵消超重或肥胖的这种不良健康影响。有人认为,“健康的肥胖(fatbutfit)”好过于“不健康的瘦(thinbutunfit)”。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积极运动提高心肺适能是优先干预措施,而不是减肥。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0:41:57
0000实锤了!降压药不致癌 | 柳叶刀子刊Meta分析
前一段时间,一项对英国近百万人进行的研究提示: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也就是普利类降压药,可能会增加肺癌风险,而且,服用时间越长,肺癌发生可能风险越高。一时间,闹得人心慌慌。4月1日,柳叶刀肿瘤学子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则提示,降压药物的使用没有任何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