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6,成年人有房颤,黄从新等柳叶刀子刊研究)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患病率明显升高:18~29岁人群中为0.4%,而≥80岁人群中位5.9%。
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房颤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男士、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结果显示,在我国成年人中,房颤患病粗率为2.3%,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6%,男士、女士及城市、农村居民中患病率分别为1.7%、1.4% 、1.6%、1.7%。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患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2%、44%、270%、113%、 22%。
来源:
之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和王增武等进行的十二五课题组报告,我国≥35岁居民中,0.71%有房颤。该研究估计,中国≥35岁房颤患者约有487万,34%的房颤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有房颤。
作者指出,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的房颤患病率较既往研究有所升高,房颤负担重,亟需制定新的国家政策和项目来预防和筛查房颤。另外,需要更多关注年轻人群,因为该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低。
[2] Wang Z, et al. The Disease Burde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from a National Cross-section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8. doi: 10.1016/j.amjcard.2018.05.015
校正居住地点、地理位置、民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肥胖、当前吸烟和饮酒、高脂血症等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风险增加41%,男士的房颤发生风险较女士增加34%。
我国中部地区的房颤患病率最高,为2.5%,明显高于西部地区(1.5%)和东部地区(1.1%)。
[1]Prevalence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April 11, 2022.
4月1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等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中房颤患病率为1.6%,其中43.8%是新诊断房颤,年龄增加、男性、既往心血管病史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在所有房颤患者中,43.8%为新诊断的房颤患者,96.1%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该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从我国22个省级行政区域纳入114,039名成年人,其平均年龄为55岁,52.1%为女士。
【TCT2019】中国27个中心参与!TWILIGHT研究:冠脉介入后双抗仅需3月,之后可单用替格瑞洛
2019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2019)上TWILIGHT研究公布,该研究发现,对于冠脉介入治疗“高风险”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3个月后,可以停用阿司匹林,仅仅使用替格瑞洛。研究发现,对于冠脉介入治疗后仅仅使用替格瑞洛的患者,与替格瑞洛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12个月使临床相关出血事件风险降低了约44%,而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卒中复合事件终点发生率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29 09:05:51
0000低危房颤,吸烟增加中风危险!韩国研究
根据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预防中风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CHA2DS2-VASc评分广泛用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层。根据目前的指南,口服抗凝剂推荐用于中风危险因素≥2的患者。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0分,女性1分)患者,一般不建议口服抗凝剂治疗。然而,这类患者的年卒中率为0.68人-年。美国DPP研究未能重复大庆研究结果!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未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理论上,在糖尿病前期尽早进行干预,更有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针对糖尿病预防的大庆研究显示,随访23年和30年时,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轻症患者第10天肺部病变最重!武汉学者新冠病毒肺炎CT研究:2周时进入吸收期
CT是评估新冠病毒肺炎肺部受累的重要检查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学者发现,对于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后约10天肺部病变最严重,发生肺实变,约14天肺部病变开始改善直至吸收。研究者排除有严重呼吸窘迫和/或吸氧需求的患者,分析了21例轻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动态CT影像学资料。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26:22
0001中国冠脉血栓抽吸专家共识:急诊PCI时不常规推荐
自2008年TAPAS研究问世以来,血栓抽吸治疗一跃成为了欧美指南的红人。但随后的TASTE研究和TOTAL研究又把血栓抽吸打入谷底。临床上该不该用?中国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就此出台。共识指出,对于ST段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时不推荐常规进行血栓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