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滞剂仍是一线降压药物,Hypertension文章观点)
心悸
心房颤动
体位性直立综合征或体位性高血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瓣下狭窄,室间隔肥厚
节律控制
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表3 β阻滞剂治疗的其他适应证
表1 2018年ESC/ESH高血压指南推荐高血压伴合并疾病或情况的患者使用β阻滞剂
胸痛
近期,Hypertension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降低β阻滞剂的推荐级别的证据不充分,因为β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一样有效。
主动脉夹层
原发性震颤
预防
孕妇/计划妊娠女性
文章指出,总的来说,根据经验,具有高β1选择性的β阻滞剂适用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而非选择性β阻滞剂适用于内分泌疾病、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妊娠相关疾病(子痫、子痫前期)
围手术期高血压(≥160/90 mmHg或收缩压升高幅度≥20%持续≥15分钟)
不可控的快速房颤(联合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治疗以避免胺碘酮毒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其他心律失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高排血量综合征
表4 与心血管无直接关系的β阻滞剂治疗适应证
而且对于β阻滞剂的一些副作用,如抑郁或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被夸大了。
文章建议β阻滞剂应该重新纳入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压药物。
青光眼
指南通常建议β阻滞剂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或心力衰竭等,很少或根本没有提及可能需要或首选β阻滞剂的其他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疾病。
心率控制
运动和/或精神压力引起的血压过高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则建议,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诊时静脉拉贝洛尔
甲状腺毒症、甲亢、甲状腺炎和Graves病
ICD植入后
心肌梗死后
门脉高压、肝硬化相关食管静脉曲张和复发性静脉曲张出血
非心脏大手术
文章指出,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合并疾病,合并这些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用β阻滞剂,能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焦虑与惊恐障碍
心率控制(<80次/分钟)
此外,从病理生理机制角度讲,高血压长期伴随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也证明β阻滞剂降压是合适的。
除欧洲指南中提到的少数几个适应证(表1)外,高血压患者还有很多情况下可以考虑首选β阻滞剂(表2-4)。
来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等主要心脏手术后心衰
射血分数降低心衰
偏头痛
对于β阻滞剂的降压推荐,各国指南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及欧洲高血压指南仍推荐β阻滞剂是一线降压药,而美国、英国及日本指南不再将β阻滞剂列为一线药物。
伴有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植入起搏器后的心动过速和快慢综合征
文章汇总了高血压合并50种不同疾病情况下应用β阻滞剂治疗是有益的。
症状性心绞痛
糖尿病
表2 应用β阻滞剂的其他心脏适应证
对于慢阻肺,文章指出,该类患者常伴有冠心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伴有慢阻肺和心血管病患者中使用β阻滞剂(包括 β1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β阻滞剂)不仅安全,而且可降低全因和住院死亡率。分析还表明,β1 选择性阻滞剂甚至还可以减少慢阻肺的恶化。此外,β1 阻滞剂不影响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还会降低其引起的心率加速。但要注意,肺哮喘患者可能会因使用非选择性β阻滞剂或低β1选择性阻滞剂而恶化病情。
舒张功能应纳入猝死风险评估!奥地利学者建议
近期一项奥地利学者长期观察性研究发现,不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还是>35%,存在舒张功能不全,死于心律失常风险高。研究者认为,舒张功能分级或有助于改善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危险分层。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舒张功能不全分为Ⅰ~Ⅲ级。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4:22:44
0000不同血压水平,首选运动方式不同!欧洲运动降压处方共识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2017年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缺乏身体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近日,欧洲心脏病预防协会(EAPC)和ESC高血压理事会发表了有关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共识文件,认为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降压确实有效,并提出根据血压水平,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降压。【查看全文】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2:00:31
0000病从口入!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不健康饮食最影响国人健康,高血压和吸烟分列二、三位
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点击下载全文】: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2016年,我国代谢、环境和行为三大类危险因素导致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达15562.9万人年,占总DALY数的44.8%。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8:48
0000降压、降脂,防国人心血管病意义最大!周脉耕、胡国清等预测研究
近日,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胡国清等预测,根据危险因素在1990~2015年的自然变化趋势,203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例数(612万例)和死亡率(428/10万)较2015年将分别增长59.92%和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