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剂致癌(法国研究)
大量证据表明,食品中的添加糖不利于人体健康,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鉴于此,食品行业以人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中。然而,人工甜味剂可能也不是安全的替代品。
上述法国队列研究于2009~2021年纳入10万余名成年人,其平均年龄为42岁,79%为女士,平均体重指数为24 kg/m2。
[3]Artificial Sweeteners: A Modifiable Cancer Risk?. Medscape, March 24, 2022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3月14日,Sievenpiper等人在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囊括17项随机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以低热量或无热量甜味剂饮料替代加糖饮料,可显著降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肝内脂肪,其益处类似于水。
中位随访7.7年期间,3358人确诊癌症,其中乳腺癌982例、前列腺癌403例、肥胖相关癌症2023例。
他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有得出反向因果关系的风险,也许很多喜欢摄入低热量和无热量甜味剂的人将其作为一种减肥策略,而不是这些甜味剂导致肥胖及其并发症,包括癌症。
该研究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身体活动、吸烟、体重指数、身高、随访期间体重增加、糖尿病、癌症家族史、24小时饮食记录次数、基线热量摄入以及酒精、盐、饱和脂肪酸、纤维、糖、水果和蔬菜、全谷物、奶制品等的摄入情况后,8年随访期间,与从未摄入人工甜味剂的人相比,人工甜味剂摄入量超过中位数者患癌和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均增加13%。
3月24日,一项来自法国的大规模队列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尤其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说明,人工甜味剂可能是癌症预防中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该研究结果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其他卫生机构重新评估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提供了新的信息。
来源:
[2]Association of Low- and No-Calorie Sweetened Beverages as a Replacement f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ith Body Weight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tw Open. 2022;5(3):e222092.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ohn L. Sievenpiper指出,要谨慎解释该研究结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其中,阿斯巴甜摄入量较高的人癌症、乳腺癌、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分别增加15%、22%、15%,安赛蜜摄入量较高者的患癌风险也增加13%。
[1]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March 24, 2022
因此,Sievenpiper等认为,对于有糖尿病风险或已合并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来说,用低热量或无热量甜味剂饮料来替代水是可行的。
其中63%的人从未摄入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摄入量较低和较高者均占18.5%。阿斯巴甜是摄入量最多的人工甜味剂(58%),其次是安赛蜜(29%)和三氯蔗糖(10%)。这些甜味剂主要来自于软饮料(53%)、桌面甜味剂(29%)、酸奶或干酪(8%)。
心衰用药,“新四联”各有所长!山西学者Meta分析
目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均被纳入心衰“新四联”治疗策略,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收缩性心衰,LVEF≤4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舒张性心衰,LVEF≥50%)。杨进刚阜外2023-10-02 08:26:46
0000RAAS抑制剂,可防脑动脉瘤破裂!Hypertension中国20家医院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病机制有关,但RAAS抑制剂是否能降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呢?6月3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者在Hypertensio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合并颅内动脉瘤的高血压患者中,使用RAAS抑制剂有助于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广州疾控中心研究称:广州六成心原性猝死发生在院外,六年猝死率增加70%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董航等发表研究显示,广州市心原性猝死的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为14.48/10万,低于全国水平,同时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数据显示,2012~2017年广州市发生心原性猝死11052例,年平均世标率为14.48/10万,男性(18.44/10万)高于女性(10.76/10万)。北大医院Lancet撰文称:我国急性肾损伤有七成漏诊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莉教授等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发现,我国74.2%急性肾损伤未被识别,即使患者被识别出来,还有17.6%属于延迟诊断。在检出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中,仅21.4%转诊至肾科或接受肾科会诊。作者认为,该数据仍然低估了实际情况。这是因为目前依赖血肌酐的动态变化识别与诊断急性肾损伤,但半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进行多次血肌酐检测,也就无法确认急性肾损伤。Lancet刊登ASCOT研究16年随访数据,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有长期获益
近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ASCOT后续近16年的随访数据表明,接受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和以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为基础的降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有较低的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率。研究者对ASCOT研究中的8580例患者进行了15.7年的长期随访。这些患者均有高血压及其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没有冠心病既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