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晕厥(有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北大人民医院刘文玲等文章)
系列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素、腺苷、神经肽、肾上腺髓质素、心房利钠肽、内皮素 -1 等均可能涉及其中。
来源:李旭,刘文玲. 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中的作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1.016.
另有研究发现,倾斜试验早期肾上腺素水平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值升高更为明显的患者倾斜试验触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时间更短。这提示儿茶酚胺类可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过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等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类型,既往认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的原因,但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其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晕厥。
许多研究均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时血加压素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加压素可能参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
此外,也有研究者推荐倾斜试验后血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长程度可用于临床评估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的时间。
腺苷受体(AR)分为四种亚型(A1R、A2AR、A2BR、A3R)。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患者体内腺苷处于较高水平,高水平腺苷同时激活 A1R、A2AR、A2BR,产生心脏抑制和血管扩张的协同作用,参与VVS 的触发。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合成并贮存的活性多肽。ANP 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单一ANP 水平升高更多反映心房牵张力的改变,而后者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相比血管迷走性晕厥,ANP 在心原性晕厥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近年来新认识的腺苷敏感性晕厥,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占比近 1/4,多见于老年女性。特点是应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ATP)后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阻滞。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儿茶酚胺水平过高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的重要环节。
有研究提示,在晕厥发作时加压素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由机体反射性低血压继发的反应,并通过调节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剧血压下降,触发血管迷走性晕厥。
此外,也有研究报道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反应延迟、中枢 5- 羟色胺活性增强或产生增多等均可能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有关。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一种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有研究提出 ADM 水平用于临床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的可能性,但具体参考价值仍需更多数据予以验证。ADM 参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有关。
有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类型晕厥,心原性晕厥患者血 MR-proANP 水平最高。以临床表现不典型与 MR-proANP< 77 pmol/L 两者同时满足作为心原性晕厥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达99%。
还有研究发现,在晕厥即将发作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值较基线水平或健康对照组均已出现明显升高,可能存在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缺陷或去甲肾上腺素突触再摄取的增加。
甘丙肽是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有研究提示,内源性甘丙肽的释放可能通过与外周甘丙肽受体作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与乙酰胆碱释放防止晕厥发生。
有研究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可能与肾上腺素调节活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
高血压,不是富贵病!JACC研究
近日,JACC一项研究显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受教育程度最低和最贫困人群中,高血压较为流行。研究者认为,中低收入国家最贫穷的人群通常被认为从事大量体力劳动而超重或肥胖少见,但衰老和污染等其他风险因素并没有放过他们,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2:46:490000南方医科大侯凡凡:空气污染或是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背后推手
空气污染已成国人心头之伤,除了损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外,近期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等在JAmSocNephrol上发表的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PM2.5,还可增加膜性肾病风险。膜性肾病,是常见的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可致肾功能衰竭,其特征就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可见较多免疫复合物沉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成像方法和优缺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继发于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破裂及随之的血栓形成。因此,准确地评估斑块的结构及成分以判断其是否稳定,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阜外医院陈桂浩和杨跃进综述了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及血管镜等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方法及其相应的优缺点。欧洲心脏杂志刊登胡盛寿院士团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精准分型研究,“阜外分型”首次成为医学名词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了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研究通过描述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遗传、临床和病理特征,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的精准分型。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欧洲心脏杂志》副主编、心肌病研究权威FiratDuru教授联合全球其他心肌病研究专家共同撰写的评论。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12: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