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晕厥(有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北大人民医院刘文玲等文章)
有研究提示,在晕厥发作时加压素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由机体反射性低血压继发的反应,并通过调节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剧血压下降,触发血管迷走性晕厥。
另有研究发现,倾斜试验早期肾上腺素水平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值升高更为明显的患者倾斜试验触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时间更短。这提示儿茶酚胺类可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过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等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类型,既往认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的原因,但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其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晕厥。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一种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有研究提出 ADM 水平用于临床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的可能性,但具体参考价值仍需更多数据予以验证。ADM 参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有关。
有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类型晕厥,心原性晕厥患者血 MR-proANP 水平最高。以临床表现不典型与 MR-proANP< 77 pmol/L 两者同时满足作为心原性晕厥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达99%。
此外,也有研究者推荐倾斜试验后血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长程度可用于临床评估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的时间。
有研究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可能与肾上腺素调节活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
近年来新认识的腺苷敏感性晕厥,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占比近 1/4,多见于老年女性。特点是应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ATP)后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阻滞。
腺苷受体(AR)分为四种亚型(A1R、A2AR、A2BR、A3R)。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患者体内腺苷处于较高水平,高水平腺苷同时激活 A1R、A2AR、A2BR,产生心脏抑制和血管扩张的协同作用,参与VVS 的触发。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此外,也有研究报道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反应延迟、中枢 5- 羟色胺活性增强或产生增多等均可能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有关。
还有研究发现,在晕厥即将发作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值较基线水平或健康对照组均已出现明显升高,可能存在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缺陷或去甲肾上腺素突触再摄取的增加。
系列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素、腺苷、神经肽、肾上腺髓质素、心房利钠肽、内皮素 -1 等均可能涉及其中。
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合成并贮存的活性多肽。ANP 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单一ANP 水平升高更多反映心房牵张力的改变,而后者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相比血管迷走性晕厥,ANP 在心原性晕厥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许多研究均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时血加压素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加压素可能参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
甘丙肽是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有研究提示,内源性甘丙肽的释放可能通过与外周甘丙肽受体作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与乙酰胆碱释放防止晕厥发生。
来源:李旭,刘文玲. 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中的作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1.016.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儿茶酚胺水平过高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的重要环节。
阜外医院陈在嘉教授:我终生难忘的病例
阜外医院陈在嘉教授在本刊曾讲过几个很有意思的病例。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第一例病人,全身疼痛,呻吟不已,到处骨骼部位都不能触碰。经放射线检查周身骨骼严重骨质疏松,肾功能很差。主治医师指定她查阅文献。她后来读了不少有关钙、磷代谢的文章。这位病人因肾功能障碍丢失了大量钙,诊为肾性骨质疏松,病人服用了大量维生素和补充钙。治疗1个月后病人奇迹般的好转,疼痛消失。她至今记忆犹新。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2:55:56
0000杨跃进:国产“不开胸”瓣膜达国际水准
在昨日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指出,“如果没有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一些严重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就等不到明天。”杨跃进教授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31:30
0000【病例报告】滴水成冰:1年前外伤成心脏疾患祸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晓晓等遇到这样一例患者。患者女性,46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短3个月”入院。查体心率102次/min,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1年前车祸致胸部外伤。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7:10:44
0000少吃细粮,可防心脏病!新加坡研究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表明,不健康饮食,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强调,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石,合理膳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