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国产,不开胸,瓣膜达国际水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建立TAVR 中心:心脏团队必须深度精诚合作
2012 年9 月,阜外医院为两例不能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高龄AS 患者成功实施TAVR 并首次置入Venus A瓣膜,并正式启动Venus A 临床试验。该研究是中国首个多中心的TAVR 注册登记研究。
2002 年,Alain Cribier 教授首次在人体开展TAVR,证实了其可行性。2014 年,全球开展了超过15 万例TAVR。PARTNER 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TAVR 可显著降低50% 的死亡率。目前,欧美相关指南均推荐,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严重AS 患者可考虑接受TAVR。
就建设经验,杨跃进强调,首先必须有一个团结一致、深度合作的心脏团队;其次要有良好的导师来教授技术、给予技术支持以及制定临床决策;无论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心脏团队要充分沟通、讨论;另外,必须有心脏外科医生在手术现场待命。
结果显示,Venus A 瓣膜用于我国严重AS 患者手术成功率高达96.3%,三个瓣叶置换成功率为98%,两个瓣叶置换成功率93%;术后30 天死亡率为4.94%,与国际水平类似,处于较低水平;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从以NYHA Ⅲ级为主变为以NYHAⅠ级为主;主动脉瓣反流较少,30 天时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仅6%。术后1 年时总死亡率6.3%,其中心原性死亡率3.8%,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国产Venus A 瓣膜:30 天和1 年死亡率均较低
杨跃进指出,中国大陆的TAVR发展相对较晚,2010 年10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才成功完成首例TAVR,同年12 月阜外医院完成两例CorValve TAVR,此后华西医院等也开始开展此项技术。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 个省市的11 个心脏中心开展了200 多例TAVR,应用的瓣膜有进口瓣膜也有。
阜外医院数据显示,大多数接受经心尖Jena-Valve置换术的患者未出现瓣周漏。
杨跃进教授
在昨日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指出,“如果没有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一些严重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就等不到明天。”
杨跃进指出,这些结果证明,国产Venus A 瓣膜用于我国不适合手术的严重AS 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 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上,杨跃进教授、吴永健教授团队还转播了一例Venus ATAVR,术后随访无瓣周漏。
杨跃进还介绍了经心尖Jena-Valve 的应用,这款瓣膜不仅可以治疗严重AS,还可以治疗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心尖Jena-Valve:30 天死亡率<5%
目前全国有112 例患者接受Jena-Valve 置换术,绝大多数是三瓣叶的置换术。随访显示,术后30 天死亡率<5%,效果满意。
半数心肌淀粉样变性被误诊!重庆医大研究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指出,我国目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一些少见病因所致心力衰竭生存期仍很短。心肌淀粉样变性严重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患者预后极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者发表研究称,心肌淀粉样变性的误诊率高,心肌损伤可提示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增高。研究中的34例确诊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15个月。JAMA内科子刊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十大要点:有危险因素者建议抗凝3个月
JAMA内科医学杂志发文,提出应对有诱发因素的VTE患者检测其血栓形成倾向,以下是该文的十大要点。1在美国,每年有约30~60万患者受静脉血栓形成(VTE)这一疾病的影响。2VTE复发风险的评估最好是基于初发VTE是否有诱发因素,而不是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测试结果。3大多数发生VTE的患者都有近期手术史、制动、外伤、或患癌症,或同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这些都被认为是VTE的诱发因素。运动是良药:有氧运动及炼肌肉两手都要硬
美国家庭医学会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体力活动是大多数慢性病的一线治疗方法,需要有氧健身及肌肉锻炼并驾齐驱。早在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院和美国医学协会发起了“运动是良医”倡议,旨在使“体育活动评估和运动处方成为所有患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标准组成部分。AHA新闻:运动和饮食不是控制血压最重要的指标
如何控制血压,医生给出的建议可能是运动、健康饮食、不吸烟和减少饮酒等。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高血压科学年会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这几个选择都不对。答案是:若想一生都不得高血压,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健康的体重!从1985年开始,研究人员对18-30岁间4630名年轻人进行了25年的跟踪,至少测量了8次血压,也记录了其他行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健康生活方式可“战胜”心脏病致病基因
在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上公布,并同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携带心脏病高风险致病基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坚持运动、不抽烟、健康饮食和保持正常体重等习惯,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减半。相反,如果生活习惯太差,好基因也无法让自己免于心脏病。研究者说,“很多人觉得,父亲有心脏病,自己一定也会有问题”,其实不然。基因并不能注定一切,“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