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睡眠呼吸暂停危害有新靶点(安贞医院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新危险因素,慢性间歇低氧已被证实是 OSA 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
慢性间歇低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过程可能涉及炎症反应、血管新生、氧化应激反应等多条通路。
同时,通过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成分,发现慢性间歇低氧可显著增加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
研究在在体实验和体外实验中均发现,低氧组β3 AR表达水平较常氧组明显上调,这可能是对脱敏现象的代偿性调节。
在体实验中活化β3 AR后显著减缓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
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进一步明确:与常氧环境相比,慢性间歇低氧可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的相关基因表达,活化 β3 AR 后可使上述基因表达下调。
研究选用ApoE-/-小鼠,通过8周慢性间歇低氧处理,快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样观察到慢性间歇低氧对 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进一步在巨噬细胞水平探讨β3 AR活化改善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发现米拉贝隆激活巨噬细胞的β3 AR 后,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 p22phox 表达水平,同时增强细胞的总抗氧化力。
同时发现 β3 AR 活性与 NOX 的亚基 p22phox 的表达之间具有重要联系,提示β3 AR 活化后抑制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总抗氧化力可能是其延缓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
研究发现,特异性激动 β3 AR可减缓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其发生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巨噬细胞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在慢性间歇低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过程中,小鼠颈动脉组织活性氧升高,主动脉根部 p22phox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小鼠血清总抗氧化力下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学者研究在慢性间歇低氧环境下验证了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β3 AR) 活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
这提示在慢性间歇低氧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望减缓慢性间歇低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
2018 ESC 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第六部分):直立倾斜试验
6.直立倾斜试验6.1直立倾斜试验方法推荐采用以下方法:患者试验前禁食2~4小时;如无静脉置管倾斜前需平卧≥5分钟,如有静脉置管则需倾斜前平卧≥20分钟倾斜角度为60°~70°被动倾斜时间应≥20分钟,最长45分钟。如被动倾斜试验阴性,可药物激发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静脉用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激发试验时间为15~20分钟;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2:41:47
0002有些心肌淀粉样变,已经能治了!同济医院学者综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红等在本刊发表综述指出,心肌淀粉样变是淀粉样蛋白沉积并引起器官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随着化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的进步,部分类型心肌淀粉样变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心肌淀粉样变主要有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型心肌淀粉样变(ATTR-CA)两类。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9:21:35
0000阜外医院李建军等提出他汀不耐受新定义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网曾称他汀有六大谣言。其中之一是:吃他汀不良反应大,得不偿失。其实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他汀安全性声明,指出他汀不良反应风险很低,其获益远大于风险。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和肝毒性最常见,但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不足千分之一,肝毒性风险约万分之一。对于很多患者所说的肌痛,声明指出,中老年人肌肉酸痛原因会有很多,把账都算到他汀“头上”不合理。杨进刚阜外2023-09-08 09:11:22
0000日本研究称,β受体阻滞剂增加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一项日本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或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尤其是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β受体阻滞剂会增加49%的全因死亡风险;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和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等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也是如此,会比不服用者分别增加60%和55%的全因死亡风险。Framingham研究新发现:每九个男士一生中就有一人发生心原性猝死
近期,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学者在JAHA杂志发表文章称首次建立了终身心原性猝死风险的评估方法。据他们预测,男性的心原性猝死的终身(85岁)风险约为10.9%,即约9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而且多发生在70岁之前。而女性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仅为2.8%,即约30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