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ingham研究新发现(每九个男士一生中就有一人发生心原性猝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近期,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学者在JAHA杂志发表文章称首次建立了终身心原性猝死风险的评估方法。
研究者指出,男性心脏性猝死的终身风险远高于结肠癌的终身风险(1/21),当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像结肠癌那样进行常规的筛查。
据他们预测,男性的心原性猝死的终身(85岁)风险约为10.9%,即约9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而且多发生在70岁之前。而女性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仅为2.8%,即约30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
来源:Bogle BM, Ning H, Mehrotra S, Goldberger JJ, Lloyd-Jones DM. Lifetime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Community. J Am Heart Assoc, 2016, 5: e002398.
研究纳入曾参与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且无心血管疾病的5000多例受试者, 随访160 396人年,根据血压、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四项主要危险因素计算心原性猝死的整体的终身累积发病风险。
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如果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则有更高的心原性猝死终身风险,且不低于12%。
随访期间,375人发生心原性猝死;男性心原性猝死风险高于女性。
研究者指出,无论男性或女性,单纯的高血压或联合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预示着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高。而且高血压水平比其他危险因素能更精确地预测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
45岁时,男性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为10.9%(大约1/9),而女性终身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仅为2.8%。
0000
相关推荐
在家怎么做心脏康复?胡大一等推出中国共识
近期,中国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共识发布,胡大一为通讯作者。共识指出,心脏康复在我国发展缓慢,多数的医院没有开展相关工作。而与在医院中进行康复的患者相比,在家做心脏康复的者的依从性较优,发生死亡、心血管事件、运动能力和可纠正危险因素方面获益相似。美国之前也发布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下载原文】压力山大诱发心肌缺血,更危险!JAMA研究
近期,JAMA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与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诱发的缺血相比,如果存在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其心原性死亡、心梗或心衰住院风险更高。研究中,精神压力测试采取的方法是让患者进行公开演讲。研究共入选了918例患者,其中16%在精神压力测试中发现有缺血,31%运动或药物诱发出缺血,10%两种试验中均可诱发缺血。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1:26:42
0000近5万中国人的研究显示:经常动一动得糖尿病风险低
常常有人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糖有点高,并被告知属于糖尿病前期,但怎么让血糖下来?近日一项基于近5万中国人的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闲暇时有走一走、跑一跑等习惯会降低进展到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肥胖者等促进和推广体育活动项目。治疗冠脉弥漫病变,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可行!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2:30:59
0000糖尿病人吃饭别“少量多次”!仍应早晨吃的像皇帝,晚上吃的像乞丐!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吃饭是否该少量多次?近日,以色列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一日三餐优于少量多次。不但可降血糖、减体重,而且患者胰岛素用量都少了。这项研究是这样的:一日三餐,早餐热量最高,面包、水果、甜食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多,晚餐份量最少,而且淀粉类食物、甜食和水果很少,午餐的热量介于早晚餐之间。三餐的热量分别是700卡路里、600卡路里和200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