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脉弥漫病变(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可行,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
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且无院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在平均随访18.2±9.2个月期间,2 例(3.5%)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 1 例(1.8%)因支架内再狭窄应用 DCB 治疗,1 例(1.8%)因急性支架内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靶病变血运重建。研究者指出,支架梁长度是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永久性长支架梁的存在不仅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导致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甚至限制了后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研究者认为,对于可能需要置入过长支架的弥漫病变患者,介入策略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报道的两项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研究中,也均显示所有病变操作成功,并且无急性院内血栓事件。这提示,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安全可行。此外就药物支架与DCB治疗相比,前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研究者表示,未来还需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不同类型药物球囊在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联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支架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疗效。


对于原发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单纯置入支架,往往支架长度较长,增加远期不良预后风险,如果置入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效果如何?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乔树宾、许浩博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球囊治疗这种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永久性支架梁的置入,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且无院内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研究者认为,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是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一种潜在可行的方法。这项研究共纳入2018~2020年在该院行药物支架联合药物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患者 57 例共60个靶病变,患者平均年龄59.9岁,男性75.4%,33 例合并2 型糖尿病。平均置入药物支架1.4±0.7 枚,平均应用药物球囊1.1±0.3个;药物支架治疗节段的平均病变长度为35.1±15.1 mm,DCB 治疗节段的平均病变长度为22.2±8.5 mm。药物球囊的应用减少了支架梁的置入。50 个病变在近段血管直径较大处置入药物支架,而远段血管直径较小处应用药物球囊扩张。术前药物支架治疗节段的参照血管直径大于药物球囊治疗节段(P<0.001),且病变长度更长(P<0.001)。药物球囊治疗节段出现术后夹层 16 个(26.7%),其中 A 型夹层 5 个(8.3%),B 型夹层 11 个(18.3%),无C型及以上夹层。
河北保定第一中心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衰患者补充叶酸可改善心功能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田祥、刘沙沙等研究发现,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衰患者加以补充叶酸,可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随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且与血B型利钠肽(BN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呈负相关。家庭测量的夜间高血压更危险!日本研究
在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中,除了测量诊室血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外,还须建议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2019年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上、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2-3次,间隔1min。考虑到我国居民晚饭时间较早,建议晚间血压测量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Science研究逐本溯源:甲状腺激素使心肌细胞无法再生
尽管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能幸存下来,但他们的心肌细胞不像其他细胞,其一旦受到损伤则就无法再生。根据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UC旧金山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哺乳动物的祖先,是它们丧失了再生心肌组织的能力,以换取体温的生理调节能力。Circulation和欧洲心脏杂志等17本心血管权威期刊同时刊登一篇文章:媒体别再说他汀的坏话了,不实信息害人害己
“根据您的情况,您需要吃他汀。”医生说。病人却说,“别了吧。我听人说,吃他汀伤肝。”或者,“您开药有提成吧,网上有人这么说。”听,多么耳熟。这就是临床医生天天会遇到的问题。个中缘由,与网络谣言满天飞离不开。实际上,不吃药,或者患者停药,最后还是患者买单,折寿损命。比如,一项纳入34万位心血管病患者的研究表明,他汀类治疗的依从性越差,死亡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