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稳定性胸痛(冠脉钙化评分可用于风险分层,陈韵岱等JACC子刊研究)
来源:
述评专家表示,心绞痛(包括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应排除或确诊阻塞性心外膜冠心病,通常通过冠脉CT。而无心绞痛的胸痛患者,不论其冠心病危险因素情况如何,很少需要检查冠脉。
尽管如此,这些局限性并不会严重影响该研究的核心发现,即基于冠脉钙化评分的策略能找出更多的低风险患者。
研究表明,对于没有心绞痛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筛查是否有冠心病,与筛查无症状者没什么不同。
对于胸痛患者,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并治疗引起症状的原因,而不是主要以查看症状作为筛查冠心病的借口。
与NICE、PROMISE、ESC、冠脉钙化评分策略相比,CACS-CL策略评估的高低风险组与冠脉CT显示的阻塞性冠脉疾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随后的强化临床管理关联性更强,诊断准确性和阳性净重新分类指数也更好。
述评专家指出,该研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例如,所有患者都是经筛选出来做冠脉CT的,优选冠脉造影的患者被排除在外;以冠脉CT管腔直径>50%定义阻塞性冠脉疾病,而大多数狭窄50%~70%的病变没有症状,而NICE指南是基于症状的;在临床结局方面,大多数心脏事件为致死性心梗,而非心原性死亡。
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天津胸科医院郭志刚等发表在JACC影像学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稳定性胸痛患者,采用冠脉钙化评分进行风险分层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尤其是与临床风险特征联用时,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低风险患者,从而可避免进一步的心脏检查。
该研究纳入4207例因稳定性胸痛而行冠脉CT检查的患者,当采用2016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PROMISE(评估胸痛的前瞻性多中心影像学研究)研究最小风险工具、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冠脉钙化评分、CACS-CL(冠脉钙化评分作为加权临床可能性模型的一部分)5种策略评估时,分别有22.63%、29.21%、41.84%、46.76%、51.41%的患者归为低风险组。
冠脉钙化评分直接显示冠脉动脉粥样瘤负担,是一个强有力的预后预测工具,尤其是评分为0时,说明胸痛是良性的。然而, 该研究说明,冠脉钙化评分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临床评估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种检查。
[2]Stable Chest Pain: Are We Investigating a Symptom or Screening for Corona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Img, 2022, 15(1): 105-107.
[1]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vestigation Strategies to Defer Cardiac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est Pain. J Am Coll Cardiol Img, 2022, 15(1): 91-10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EuroPCR发表声明: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或可满足尚未满足的需求
今年的EuroPCR发布了两项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高血压的新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为以器械治疗调节肾神经降压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会在《柳叶刀》上同期发表。尽管临床医生为控制高血压做出很多努力,尽管有很多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但高血压还是在全球较为流行,目前约有多于10亿的患者。新型抗凝药物用量不足,增栓塞风险!鼓楼医院徐标等Circulation子刊Meta分析
对于房颤患者,不按说明书剂量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导致剂量不足和过量用药很常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等Meta分析发现,新型抗凝药物剂量不足增加了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过量用药则血栓栓塞和出血风均较高。该分析纳入16项研究的13万余例患者。其中3.8万例患者剂量不足,5256例过量。结果发现,新型抗凝药物剂量不足使缺血性卒中/系统栓塞风险增加22%,大出血未增加。中国医大学者称,辽宁农村地区近5年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率未降低
自2010年我国发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指南以来,已经更新了1次。指南落实得如何,需要进行检验。ChinaPEACE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急性心梗救治尽管有所改善,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偏远农村地区。中国四大权威机构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控制“坏胆固醇”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防线
为了让更多人管好自己的血脂,认清楚胆固醇,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发布了“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首先,声明再次苦口婆心强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的”,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防线。公众应该积极定期检测血脂,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全球近半癌症死亡可预防!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近日一项德国研究表明,全球近一半癌症死亡由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其次是饮酒和体重超标。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范围内这项研究包括的可改善危险因素导致445万人死亡,占全球癌症总死亡人数的44.4%。此外50.6%的男性癌症死亡,以及36.3%的女性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诸如吸烟和饮酒、不健康饮食、不安全性行为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