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伴微循环障碍(增左心衰风险,北大人民医院研究)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MACE (包括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再发心梗、脑卒中、死亡)总发生率为 23.0%,显著高于冠脉微循环正常的患者(8.1%),其中急性左心衰竭最多见(17.0% vs. 4.8%)。
该研究回顾性入选 2015 年 11 月至 2021 年 7 月在北大人民医院因急性心梗住院的 162 例患者,住院期间心肌声学造影显示,61.7%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两组患者 TnI 峰值和罪犯血管分布存在差异,进一步校正 TnI 峰值及罪犯血管对 MACE 的影响,以去除梗死面积及左前降支病变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OR= 3.644)和急性左心衰竭(OR=5.205)的危险因素。
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等发现,61.7%的急性心梗患者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而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急性左心衰风险。
与冠脉微循环正常的患者相比,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 BNP水平较高(268 ng/L vs. 190 ng/L),心功能较差,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 (55.0 % vs. 60.5%),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下降更显著 (-11.8% vs. -13.9%),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93.0% vs. 64.5%)及室壁瘤(18.0% vs. 3.2%)发生率较高。
作者指出,急性心梗患者中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罹患人群数量庞大,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群体。冠脉微循环障碍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便可导致包括心力衰竭
在内的不良临床事件,说明及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并加强监护及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来源:王岚,马玉良,王伟民,等.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1180-1185.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12.006【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安贞医院赵冬:从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到预防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变迁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心血管疾病逐渐替代传染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近70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引领和推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实践。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认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按照其特点可划分为4个概念阶段。这4个概念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变化。多浆膜腔积液,要考虑这三种病!北大人民医院陈红等研究
多浆膜腔积液作为临床常见和疑难疾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浆膜腔(心包腔、胸腔和腹腔)同时存在积液。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在临床中被识别出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等分析了326例以心包积液为主的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心功能不全是以心包积液为主多浆膜腔积液的主要病因,约1/4的多浆膜腔积液病因不明。常年加班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
天青水蓝,你还在加班吗?近期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者发现,常年加班不息多达10年以上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就会增加1%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每周工作时间在46小时基础上再加班加点者,这种风险增加更为显著。控制血糖,要做到24小时行为管理!ADA/EASD更新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共识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联合发布了2022版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共识。这一共识注重个体参与糖尿病防控,关注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医疗系统以及包括睡眠在内的行为活动等。共识将减重视为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和降低体重相关并发症风险的策略,并强调了“24小时行为管理”,指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促进健康。“24小时行为管理”包括:图124小时行为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4:55:13
0000日本研究:6分钟步行距离可预测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学者研究发现,6分钟步行距离可用于筛查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那些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患者的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为400米,而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为450米。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得出,6钟步行距离和长ICU停留时间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每增加50米,则术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