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防癌还保护心脏,天津学者JACC子刊研究)
确诊癌症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每增加1分,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分别降低10%和16%,首次发生心脏代谢疾病的风险降低12%,首次发生心脏代谢疾病后再次发生心脏代谢疾病的风险降低14%。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耀刚等在JACC心脏肿瘤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原本无癌症的健康人群,如果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生风险,还可降低癌症发生后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已确诊癌症的患者也有类似获益。
[1]The Role of Healthy Lifestyle in Cancer Incidence and Temporal Transitions to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CardioOnc, 2021, 3(5): 663-674.
而且,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癌症幸存者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获益更大。
与健康生活方式指数为0~1分的患者相比,健康生活方式指数达5分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44%和38%。
在癌症患者中,分别有6.38%和4.18%随后发生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
对于每一项生活方式,达到以上健康标准计1分,达不到计0分,最高得分5分。
研究者发现,随访期间确诊乳腺癌的患者中,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每增加1分,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降低20%,但在其他部位癌症患者中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来源:
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数据库中纳入50万余名40~70岁的成年人,其中近46万人基线无癌症,4.3万人已确诊癌症。排除有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居民后,无癌症队列和癌症队列最终分别纳入39.7万人和3.6万人。
在癌症队列中,最长随访15年期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3.6%、12.7%。
研究者指出,不论是已确诊癌症的患者还是后来发生癌症的患者,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均能预防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说明癌症幸存者应积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尽可能降低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2]Healthy Lifestyle Benefits Both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e Bang for the Buck. J Am Coll Cardiol CardioOnc, 2021, 3(5): 675-677.
在无癌症队列中,最长随访15年的结果显示,癌症、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7.1%、3.2%、4.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分析显示,基线和随访期间均无癌症的人,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每增加1分,不仅癌症风险降低8%,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也分别降低12%和19%;
在该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根据吸烟状态、身体活动、健康饮食(足量摄入至少4种饮食成分,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细粮、鱼、未加工肉类、加工肉)、饮酒(适量饮酒指男士和女士酒精摄入量分别为 0~28、0~14 g/d)、睡眠时间(适量睡眠时间为6~8 h/d)。
分析显示,对于基线已有癌症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每增加1分,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分别降低10%和13%。
述评专家指出,尽管将适量饮酒作为一个健康生活方式仍存在争议,但该研究显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两大主要死因的重要性。而且,即便是在诊断癌症后,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仍有获益。
现有数据表明,心脏代谢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而且,癌症幸存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7倍,心血管死亡成为最主要的非癌症死亡原因。
用超声检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脉狭窄有优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卫虹等研究发现,有胸痛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微循环障碍,这类患者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可预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在LAD狭窄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有胸痛症状的高血压患者的CFR较非高血压患者低(2.39±0.86vs2.87±1.12),提示这类患者存在微循环功能异常。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法四患儿术后预后差!阜外692例法四手术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6:27:11
0000常吃瓜子有益,是因含这种物质!JACC美国21.4万人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吃富含木脂素的食物,比如各种种子(向日葵瓜子、南瓜子和芝麻等)、全谷物、水果、蔬菜、茶、咖啡,冠心病风险会明显降低。木脂素是一类植物多酚,罗汉松脂酚、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松脂酚、落叶松脂醇等都属于木脂素。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4:57:42
0000总是心率快?应排除这种疾病!JACC综述
不适当窦速是一种以静息或活动时与生理需求不相符的心率增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15~45岁的年轻女性。JACC近期发表的相关综述中提出,不适当窦速定义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原因不明的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100次/分,伴有不适症状,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不适当窦速表现出多种症状,包括心悸、疲劳、头晕、呼吸短促、胸痛、运动耐力下降、焦虑、恐慌发作或头痛。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9:12:2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