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糖尿病(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会更差吗,阜外医院研究)
该研究入选 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就诊于阜外医院急诊科、经 CT 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994例患者,其中 Stanford A 型520 例,Stanford B 型474 例。
中位随访 21.3个月,共 141 例(14.2%)患者死亡,其中合并糖尿病的 40 例 AAD 患者中有 4 例(10.0%)死亡,未合并糖尿病的 954 例 AAD 患者中有 137 例(14.4%)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不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短期预后(HR=0.251,95%CI: 0.027~2.372,P>0.05)和中期预后(HR=0.233,95%CI: 0.030~1.819,P>0.05)的独立因素。
但矛盾的是,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较低,提示糖尿病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保护因素。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 16 例(3.1%)合并糖尿病,Stanford B 型患者中有 24 例(5.1%)合并糖尿病。
合并和未合并糖尿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 30 d 死亡率分别为 2.5% 和 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来源:陈宇飞,黄毕,李晓飞,等. 合并糖尿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11): 1107-111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11.009
与不合并糖尿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较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
近期,阜外医院陈宇飞、樊晓寒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也不会影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较差。因此,糖尿病也一度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50万亚洲人群研究显示,腹部肥胖者易患房颤
韩国学者研究提示,对于亚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房颤的一个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在对临床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变量模型中,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1%、14%和52%。腹部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为18%。进一步分析显示,除了肥胖人群的房颤风险增加之外,对于非肥胖人群,无论体重指数如何,腹型肥胖者的房颤风险也增加。【12省4万余中小学生调查】六成中小学生在校接触阳光时间≤2小时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陶芳标等对全国12省4万余中小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每日平均沐浴阳光时间较少。这项研究显示,中小学生每日平均阳光沐浴时间为2.49h和3.22h,周末和在校学习日有所不同。其中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有60.81%和44%的学生每天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平均不到2小时,或刚刚达到2小时。用好抽油烟机,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说室内空气污染,炒菜产生的油烟,烧柴、烧煤等固体燃料都会让家里烟雾缭绕,虽然后者现在少见一些。而近期一项中国与多国合作研究对中国三省753位40~79岁成年人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经常浸染在这些烟雾中,会升高血压,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显示,参与者人均每年暴露的PM2.5浓度为97.5μg/m3,其中有65%的人使用固体燃料烧饭。药物与金属支架对比的最大规模研究公布:死亡和心梗无差异,药物支架优势未如预期
挪威的KaareHaraldBønaa教授在ESC2016上发布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头对头”对比研究(NORSTENT)表明,新一代裸金属支架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梗发生率方面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相当。而且虽然药物洗脱支架降的支架血栓或再次血运重建需求更少,但效果也不如预期。KaareHaraldBønaa教授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9:16:46
0000全球中风报告:中国2016年有551万人发病,占全球40%,但死亡率明显下降
近日,Lancet神经病学子刊发表的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一项分析显示,2016年,全球1370万人新发生中风,中国就占了40%,为551万人;全球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占1/3,为179万人;全球中风所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为1.164亿,中国占1/3(3862万)。2016年,全球有8010万人发生中风,84.4%为缺血性中风。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6: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