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出血风险高(支架术后1个月双抗更安全,JACC研究)
在该研究中,出血风险高是指至少符合以下一条标准:年龄 ≥75岁,长期吃口服抗凝药,近期发生大出血,既往中风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出血风险增加的全身疾病。
这两项研究均发现,与传统的12个月双抗治疗相比,1个月的双抗治疗显著降低了大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其他出血事件风险,同时缺血事件风险并未增加。
[2]1 Month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New Standard?.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8(21): 2073-2075.
但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对于大多数高出血风险患者来说,双抗治疗1个月后可安全停用,继续用单个抗血小板药物就可以了。
12个月时,两组BARC 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3.6% vs 4.7%),但90天时1个月单抗治疗组发生率明显降低(1.0% vs 2.1%)。
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聚焦于缩短双抗治疗时程,其中STOPDAPT-2研究和MASTER DAPT研究评估1个月的双抗治疗。
另外,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双抗治疗结束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哪个更好,依然是个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12个月时,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 心梗)发生率相似(7.3% vs 7.5%),1个月双抗治疗组的BARC 2~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个月双抗治疗组(7.6% vs 10.0%)。
XIENCE Short DAPT项目包含3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共纳入3652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高出血风险患者,研究者选取1392例接受1个月双抗治疗和1972例接受3个月双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此前,长期双联抗血小板(双抗)治疗一直是冠脉介入治疗尤其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出血风险高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双抗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明显大于其对缺血事件的降低作用。
来源:
述评专家指出,该研究结果不适用于出血风险不高的患者,也不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或接受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1]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atients at High Bleeding Risk Undergoing PCI.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8(21): 2060-2072.
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基于XIENCE Short DAPT项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在出血风险高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与3个月的双抗治疗相比,1个月的双抗治疗对缺血事件的预防作用相似,同时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指南,对于28天至18岁患者,输液应使用氯化钾葡萄糖等渗溶液
近期,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大多数28天至18岁需要维持性静脉输液的患者,使用含有适当氯化钾和葡萄糖的等渗溶液。维持性静脉输液用于为患急性疾病的儿童提供关键的支持性治疗措施,低渗溶液一直是儿科输液的标准,但是这会导致低钠血症的高发病率,而静脉输注等渗溶液可降低低钠血症的风险。【杨杰孚解读欧洲指南】“及时治疗”:急性心衰治疗的新理念
2015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等联合发布了《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的建议》。北杨杰孚教授针对该建议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该建议实用性强,可为我国临床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衰早期处理的指导。该建议首先指出大部分急性心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多表现为伴随血压显著增高的突发呼吸困难。【高血压患者的福音】打三针DNA疫苗或可平稳降压半年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血压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还需要服用多种降压药物。长期服用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漏服或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导致降压不平稳甚至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压治疗疫苗的出现,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靶向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DNA疫苗对高血压有长期疗效,其降压效果可能长达半年。JAMA内科学子刊研究称,稳定冠心病患者运动后缺血对治疗没有指导意义
临床上,有些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心脏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中会出现心肌缺血。既往研究表明,这些患者未来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负荷诱导的心肌缺血程度被认为是冠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之一。天津农村女性21年间糖尿病上升了256%
在1991-2011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里,农村地区女性健康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宪嘉等一项研究发现,这21年来,农村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患病率大幅增加,尤其是35~44岁的“中坚女性”。与1991年相比,2011年的农村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了31%,糖尿病上升256%,肥胖上升了148%。饮酒比例上升了1634%,仅吸烟却没有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1:10: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