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出血风险高(支架术后1个月双抗更安全,JACC研究)
但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对于大多数高出血风险患者来说,双抗治疗1个月后可安全停用,继续用单个抗血小板药物就可以了。
另外,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双抗治疗结束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哪个更好,依然是个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这两项研究均发现,与传统的12个月双抗治疗相比,1个月的双抗治疗显著降低了大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其他出血事件风险,同时缺血事件风险并未增加。
12个月时,两组BARC 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3.6% vs 4.7%),但90天时1个月单抗治疗组发生率明显降低(1.0% vs 2.1%)。
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基于XIENCE Short DAPT项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在出血风险高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与3个月的双抗治疗相比,1个月的双抗治疗对缺血事件的预防作用相似,同时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
[1]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atients at High Bleeding Risk Undergoing PCI.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8(21): 2060-2072.
[2]1 Month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New Standard?.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8(21): 2073-2075.
来源:
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聚焦于缩短双抗治疗时程,其中STOPDAPT-2研究和MASTER DAPT研究评估1个月的双抗治疗。
XIENCE Short DAPT项目包含3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共纳入3652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高出血风险患者,研究者选取1392例接受1个月双抗治疗和1972例接受3个月双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12个月时,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 心梗)发生率相似(7.3% vs 7.5%),1个月双抗治疗组的BARC 2~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个月双抗治疗组(7.6% vs 10.0%)。
述评专家指出,该研究结果不适用于出血风险不高的患者,也不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或接受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在该研究中,出血风险高是指至少符合以下一条标准:年龄 ≥75岁,长期吃口服抗凝药,近期发生大出血,既往中风病史,肾功能不全,贫血,出血风险增加的全身疾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此前,长期双联抗血小板(双抗)治疗一直是冠脉介入治疗尤其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出血风险高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双抗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明显大于其对缺血事件的降低作用。
【CHC2021】国内首例!阜外医院闫军团队完成罕见右室心肌病手术直播
在9月15日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1先心病专题手术直播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的闫军团队成功直播完成了中国首例Uhl’s心脏畸形的手术治疗。据闫军介绍,患儿年龄1岁9个月,体重10.9kg,8个月前患儿出现全身紫绀表现,并逐渐加重。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4:46:45
0000睡得好,能减肥!JAMA子刊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短,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延长睡眠时间是否能有效预防或逆转肥胖呢?2月7日,发表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的一项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提示,保持充足的睡眠可降低体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可导致痴呆,高于11 μmol/L或应补充B组维生素!国际共识声明
正当学术界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争议频频,并对其正常值定在10μmol/L,还是15μmol/L,讨论不休时,在痴呆预防方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干预的靶点。一篇国际声明回顾了近20年的文献证据,基于BradfordHill标准并达成共识: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因果作用。有心血管病,运动越多越好?!荷兰超14万人研究
生命在于运动,已有不少证据表明,即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目前,我国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或至少75min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心血管病患者,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12月2日,一项纳入14万余名成年人的荷兰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运动可谓“多多益善”,即运动得越多,健康获益越大。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4:45: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