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心率应控制,lt,80次,分,阜外袁素,于存涛等研究)
因此,他们建议,不论患者到达急诊时心率多快,如果进手术室前其心率能控制在80次/分以下,可从中获益。
在该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岁,男士占78%。中位随访29个月期间,95例患者死亡。
在患者到达手术室后,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该研究取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前3个心率计数的平均值,来评估心率与术后5年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了年龄、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外,心率也是术后30天和长期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
阜外医院袁素、于存涛等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在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 冰冻象鼻技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心率是长期死亡率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心率每增加5次/分,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增加11.8%。
研究者对2009~2015年期间阜外医院707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 冰冻象鼻技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随访了29个月。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发现,心率>80次/分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显著升高,且心率越快,死亡率越高。
研究者发现,当患者心率达到80次/分时,估算的术后5年死亡风险开始显著升高。
与心率≤80次/分的患者相比,心率>80次/分的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几乎增加2倍。
作者指出,患者于急诊就诊时的心率与长期死亡风险之间并无明显关联。
心率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心率≤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次/分的患者,年死亡风险分别为3.9%、4.0%、3.8%、7.2%、9.5%、10.1%、14.4%。
来源:Predictive value of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21, 11(11): e047221.
英大规模研究发现,年纪轻轻得痛风,更易发生静脉血栓
既往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痛风作为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也如此。近日,《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大规模研究显示,与无痛风的人群相比,总体上痛风患者在确诊后前十年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了25%。而且,痛风患者中还有一个与其他许多疾病患者不同的现象,那就是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主要见于相对年轻的患者而非年龄较大的患者。用手表能否检测房颤?欧洲指南
有约1/3的房颤并无症状,怎么早期发现?可穿戴设备等数字产品就是一双很好的“眼睛”。近日,欧洲心律学会(EHRA)为了规范和指引数字设备的应用,发布了指南。其中涵盖了各种新颖的数字设备,包括心电图贴片、智能手表、前壁带、胸带、手环、耳塞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带有面部传感器应用程序或指尖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图1各种可用于临床的数字设备杨进刚阜外2023-09-25 09:52:470000台湾研究:脓毒症患者出院后前4周需警惕中风或心肌梗死风险
根据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CMAJ)上发表的一项大型台湾研究,脓毒症患者出院后头4周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调查了台湾100多万人的数据,其中42316例患者患有败血症,与医院里的对照组患者和一般人群相匹配。所有败血症患者至少有一个器官功能障碍,35%在重症监护病房,22%在入院30天内死亡。中国心衰人数增长全球第一!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心衰被称为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而近期一项研究显示,这个战场较为沉重,尤其是中国、印度等中低收入国家。这项研究通过分析全球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发现2017年全球心衰年龄标化患病率为831.0/10万人,尽管较1990年下降了7.2%,但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绝对数量却增加了近一倍。研究报告,1990年全球有3350万心衰患者,而到2017年则上升到6430万。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5:55:030000亚洲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亚洲心衰患者年龄低于美国,多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多合并危险因素,ICD应用不足
据纳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近7000多名心衰患者的亚洲心力衰竭注册登记(ASIAN-HF)研究数据,亚洲心衰患者一般较年轻,多存在危险因素。亚洲的心衰患者多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本注册登记研究中,亚洲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68岁,低于美国心衰患者(70~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