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不劣于新型抗凝药!PRAGUE-17研究4年随访结果
11月5日,JACC发表的PRAGUE-17研究4年随访结果表明,在高危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在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事件方面不劣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时可显著降低非手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这个4年随访结果与PRAGUE-17研究前期公布的20个月初步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左心耳封堵术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PRAGUE-17研究是全球首个对比左心耳封堵和新型口服抗凝药(95%为阿哌沙班)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研究,从捷克10个心脏中心纳入402例高危房颤患者,即有心原性血栓栓塞病史、或有临床意义的出血史、或CHA2DS2-VASc评分≥3分且HAS-BLED评分≥2分,随机分入左心耳封堵组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3岁,65.7%为男士,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4.7分,HAS-BLED评分为3.1分。
中位随访3.5年的结果显示,左心耳封堵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心原性血栓栓塞事件(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栓塞)、心原性死亡、有临床意义的出血、手术/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劣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组(HR=0.81, P=0.27,非劣效性P值=0.006),心原性死亡、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临床意义的出血、非手术相关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也相似。
研究者指出,长期来看,左心耳封堵术的非手术相关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左心耳封堵术可考虑作为高危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非药物替代策略。
述评专家指出,PRAGUE-17研究并未报告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严重程度,因此,需要进一步确认左心耳封堵术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有效性是否真正相似。
来源:
[1]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versus Non-Warfarin Oral Anticoagul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4-Year Outcomes of PRAGUE-17. J Am Coll Cardiol. Nov 05, 2021.
[2]Does 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Stand the Test of Time?. J Am Coll Cardiol. Nov 05, 20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降低LDL-C,可抵消Lp(a)危害!英国研究
既往研究证实,脂蛋白(a)[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围血管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有不少研究发现,即使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p(a)仍会增加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13岁以上女士要查焦虑症?!美国最新建议
近期,美国妇女预防服务倡议提出,应针对成年女性(包括孕妇和产后妇女)以及13岁以上的青春期女孩筛查焦虑症。焦虑症的特征是过度的、无法控制的担心、忧虑,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或学校焦虑症以及其他特定类型。“焦虑症”一词是所有类型的统称。在美国,女性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40%,是男性的两倍。吃降压药,夜间并未优于白天!72项研究Meta分析
一般都是在白天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然而,包括Hermida等发表的单中心研究在内的多项试验表明,晚上服药更有利于降低血压以及改善心血管预后。近日,Hypertensio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纳入72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并未发现晚上服药更有利。研究者建议,除了要降低夜间血压为目的,否则应在一天中服药方便、依从性最佳,和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影响的时间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0:55:49
0000若采用ESC血脂标准,最大剂量他汀仅能使27%的ACS患者达标!全国多中心研究
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等发表的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表明,对于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如果使用国内最大推荐他汀剂量,即20mg/d瑞舒伐他汀,按照2016年中国血脂指南标准,治疗12周时,有73.4%的患者达到LDL-C目标值,即LDL-C<1.8mmol/L或LDL-C降幅≥50%。年轻房颤,消融效果更好!Circulation杂志研究
12月22日,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CABANA研究新分析表明,相对年轻的房颤患者,从导管消融治疗中的获益更大。CABANA研究共纳入2204例至少有1个中风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随机分入导管消融组或药物治疗组。在这些患者中,<65岁者占34.8%,65~74岁者占51.3%,≥75岁者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