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血管密度决定左室重构,阜外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而之前研究表明,室间隔肥厚和左心室质量增加导致心肌僵硬度加重、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纤维化,这些病理变化是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病理基础。
这项研究对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血管。并根据心脏磁共振成像测量左心室重构指数结果分为重度重构组(n=25)和轻度重构组(n =23)。
研究显示,与左心室轻度重构的患者相比,重度重构的患者微血管密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而左心室重构指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均明显增高。
阜外医院乔树宾、田宏伟等研究发现,微血管密度稀疏或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展为重度左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此外,该研究中重度重构组无明显左心室增大和收缩功能下降,而重度重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组明显下降,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代替正常心肌组织引起心功能下降有关。
另在轻度室间隔肥厚(<30 mm)和重度室间隔肥厚(≥ 30 mm)患者中,及高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和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患者中分别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者表示,这提示心肌细胞肥大的同时并未伴随相应的微血管增生;HCM 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受损,微血管长期受到僵硬心肌挤压,不能有效舒张充盈可能是导致微血管密度下降的病理基础。
来源:田宏伟 ,吴燕,马丽娜,等. 肥厚型心肌病微血管密度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667-672. DOI:10.3969/j.issn. 1000-3614. 2021.07.007.
亚组分析显示,室间隔轻度肥厚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重度肥厚患者;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患者微血管密度也高于高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患者,不过后者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校正正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后,进一步分析可见,除微血管密度下降外,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也是肥厚型心肌病进展为重度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进一步分析可见,微血管密度与左室重构指数、室间隔厚度均呈负相关。
FDA在JAMA子刊发文称老年房颤患者应优选达比加群:与达比加群降低同等风险情况下,利伐沙班增加出血风险
房颤是老年人群常见病,那么在预防脑卒中方面,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哪个更安全有效?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的DavidGraham等在JAMA内科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两种药都可有效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但达比加群更为安全。阜外学者:颈动脉放支架者要小心低血压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51.8%,高血压、双侧颈动脉支架术和颈动脉分叉部病变患者容易发生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中低血压发生率高达39.4%,另外,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分别为3.5%和22.4%。李守军谈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阜外经验:早期识别和手术是关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守军、杨菊先等研究提示,必须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的危重先心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其中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多见,如不积极手术治疗,大多于新生儿期死亡。研究纳入了223例出生日龄≤30d的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常见,分别占59%和17%。国家卫健委下发一通知,全民免费医疗的进程或将更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我国某市推出95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医疗,引得众网友评论,可是却是一边倒的吐槽嘲讽,究其原因我国人均寿命不足80岁,95岁以上老人只占极少数,所以这个惠民政策有点过于鸡肋了。健康号2023-04-17 11:19:500000心衰患者血钾4.2可能最优!阜外医院黄燕等研究
近期,阜外医院黄燕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血钾水平是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入院时血钾每升高0.5mmol/L,院内死亡风险降低26.8%。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均显示,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血钾控制的最佳切点为4.18mmol/L。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6:11: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