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高血压的说法靠谱吗(武阳丰和刘洪等研究质疑)
回顾既往,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发现颈椎减压术改善了颈椎病患者的血压。当前这项研究的诊室血压变化也体现了这点。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收缩压在术后反而升高了约4 mmHg,而真性高血压患者术后降低了3 mmHg;但是二者的诊室收缩压均在术后显著降低,均约5~6 mmHg,诊室舒张压变化趋势二者也相似。
颈椎减压术治疗颈椎病,可缓解或避免在颈椎分布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压迫或刺激。颈椎减压术和血压降低存在因果关系吗?

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或更为客观,并避免了诊室血压测量潜在的偏倚。
这项研究于2014~2017年连续入选了50例合并高血压的颈椎病患者,其中包括36例颈椎管狭窄症,12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3例为脊髓型颈椎病,31例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从1962年高血压与颈椎病之间瓜葛的报道,到2012年“颈源性高血压”的提出,颈椎病被推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或干脆就代表引发了一类继发性高血压。
图1手术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
参与者平均年龄64岁,52%为女性;有20例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
来源:Liu H, Wang HB, Wu L, et al. Effects of decompressive cervical surgery on blood pressure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time series cohort study. BMC Surg. 2016 Jan 6;16: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但是,研究者指出,即便当前研究采用了时间序列设计了研究,但诊室血压的有利变化同既往研究一样不能免于趋均值回归(regression-to-the-mean)效应或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偏倚。
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与降压药减量或停用的患者相比,从未服降压药或一直服用降压药者诊室血压均降低更为明显,不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相似。
不过,患者的平均诊室血压从术前的142.5/82.0 mmHg,降低到术后的127.3/76.6 mmHg。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比例也相应从84%降低到56%,但血压控制率于术前术后相似(70.8% vs70.0%, P =1.00)。
总之研究结果不支持颈椎减压术和诊室血压降低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患者在行颈椎减压术前3天和手术当天,以及术后30天和90天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监测数据记录的技术人员对研究设计和目的不知情;在术前3天和术后30天、90天测量了诊室血压。
近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武阳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洪等进行的时间序列研究给予了答案。
诊室血压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也并非由白大衣高血压所致。
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神经根型这几种不同颈椎病患者,术后24小时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均未明显改善;但脊髓型、交感神经型这两类颈椎病患者的诊室血压却在术后明显降低,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明显。
血压控制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或者收缩压降低幅度>20 mmHg ,舒张压降低>5 mmHg。整个研究期间均未对参与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颈椎病患者,在行颈椎减压术前3天、手术当天、术后30天后和90天这四个时间点,患者的平均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并无明显差异。
山西医大一附院:心梗患者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组织灌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邱晓娜等研究表明,对于行冠脉介入治疗时,血栓负荷较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血栓抽吸后,经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内给药组织灌注水平高。湖南人民医院研究,心衰患者延长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更多心律失常
慢性心衰患者多易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湖南省人民医院欧柏青、陶贞竹等研究发现,延长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且心衰程度越重,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越易发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NSVT)。室性早搏及NSVT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性猝死危险性增加的信号。【有理想,有担当】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青委会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也适合学会工作。在长城会期间,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目前有心衰患者约420万人;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和我国心血管诊疗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冠心病和心肌病患者存活下来,心力衰竭患者还会大幅度增加。若Lp(a)升高,支架后双抗时间该延长!阜外医院窦克非、丰雷等研究
近期,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牵头发布的Lp(a)与心血管病的科学建议指出,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阜外医院窦克非、丰雷等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Lp(a)升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时间长一点(>1年)更好。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4:10:34
0000脂肪肝,是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GLP-1RA或有益!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下简称脂肪肝)和心血管病风险的科学声明。文章指出,脂肪肝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常见、但未被充分诊断和被低估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强因素。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脂肪肝有轻微改善作用外,还有助于改善血糖、减重,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