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45

发热(还能诱发室颤,阜外华中医院疑难病例)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3:46:300

当前这一女性患者,也为发热后诱发反复室颤,并检出疑似 Brugada 波Ⅱ型。此外,虽然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阴性亦不能否认 Brugada 综合征。

不过该患者室颤发作期间以及恢复期间均未见 QT 间期延长,且其发作室速并非尖端扭转型室速,不符合长 QT 综合征表现。

有研究显示 T 波形态变化与猝死相关,T 波双峰可能提示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该患者窦性心律时多个导联出现 T 波双峰,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2)ICD 植入对这类患者也很有必要,因反复发作室颤,要积极植入 ICD,预防猝死;

1)无基础心脏病患者也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发热情况下,注意寻找少见离子通道病的情况,如Brugada 波、长QT综合征等;

作者介绍,发热致室颤还可见于长 QT 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暴发性心肌炎等。

4)积极控制体温在 38.5℃以下,有可能可减少心室颤动及交感电风暴的发作。

综合临床表现,该患者不能排除 Brugada 综合征。

总之,作者指出,对于发热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不典型患者,有以下启示:

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热,但仍反复发作室颤,室颤由单个室早诱发,室早联律间期为 320 ms(图 1B)。

3)部分伴频发室早患者可积极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有可能根治心室颤动;

当地急诊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室颤、多形性室速,反复电除颤达 200 多次,考虑交感电风暴。给予气管插管等,在体外膜肺氧合下再次护送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而该患者首次入院前曾应用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这些药物均可引起获得性QT 间期延长,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也可导致心室颤动、晕厥。

作者认为,目前发热相关室颤在国外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 Brugada 综合征患者。

心脏磁共振成像提示,左心室室间隔、下壁及基底段前壁内膜下缺血可能;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提示,左心室下壁中段至基底段心肌小面积轻中度缺血。

体表心电图记录时,将体表心电图记录时将 V1~3 导联上移两个肋间,可记录到 V1 导联疑似 Brugada 波Ⅱ型(图 1C),该波形在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可间断出现。

急诊当地医院后,患者反复发作晕厥 10 余次,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未见 QT 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当时测血钾 4.2 mmol/L,血镁 1.9 mmol/L。当地医院给予电除颤十余次,赶紧送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最后给予头孢西丁抗感染、营养心肌、改善代谢、美托洛尔等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服用门冬氨酸钾镁、辅酶Q10、美托洛尔片等。

但出院1个月后,患者再次受凉后发热体温38.8℃,睡眠过程中突发晕厥。

入院后冠脉造影、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基础心电图显示,部分导联 ST-T 异常,按心率校正的 QT 间期为 465 ms(图1A)。

这位女士,平素体健,也无晕厥病史。1天前,因喉部疼痛发热39℃,在诊所用了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等治疗,输注过程有点心慌,回家做饭再次感觉心慌,持续数秒后晕厥,5分钟后自行缓解。

这类患者多数有反复晕厥史,66%可记录到Brugada 波Ⅰ型 。6% 在发热超过 38.5℃时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 47% 表现为室颤。

出院后数月,患者一切安好,未出现发热及心律失常事件,ICD 未出现放电及报警事件。

而特发性室颤多由频发室性早搏诱发。暴发性心肌炎恢复后一般不再反复发作室颤。该患者动态心电图未见频发室早,多次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不支持罹患上述两种病。

不过该患者Brugada 综合征相关基因 SCN5A、GPD1L、CACNA1、SCN1B、CACNB2b等检测均阴性,且父母及家族其他人均无晕厥及猝死病史。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付海霞、马继芳报告了一位32岁女子两次发热合并意识丧失的病例。

2周后我院行单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图1D),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完全正常。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