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心血管病患病率20年增加7(5,亟待加强研究,Lancet报告)
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到2030年将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所致过早死亡人数减少1/3。这份报告与此保持一致。
该报告由全球11个国家17位专家撰写,并同期发布在Lancet上。
女性生命周期心血管病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可进行的干预
心血管病是全球女性的首位死因,2019年全球约有2.8亿女性患心脏病。
心血管病在不同性别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自然病程仍知之甚少,就此优先开展研究;
来源:Birgit Vogel, ProfMonica Acevedo, Yolande Appelman, et al. The Lancet women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Commission: reducing the global burden by 2030. Lancet, May 16, 2021.DOI:/10.1016/S0140-6736(21)00684-X
5月16日,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年会上,柳叶刀女性和心血管病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改善全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报告。
在人口稠密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扩大健康心脏计划;
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中亚、东欧、北非以及中东、大洋洲和撒哈拉中部以及南非,这些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超过300/10万人;而高收入亚太地区、大洋洲、西欧、高收入北美地区等年龄标化死亡率较低,为130/10万人。
对社会经济较低女性倾斜心血管健康项目相关资金支持;
联合官方和非官方合作方,开展大规模女性心血管病救治项目。
年轻女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在增加,建议对医患进行有关早期发现和预防女性心血管病的教育;
报告呼吁,尽快采取行动以改善女性心血管防治、研究等方面的不足,以减轻全球女性心血管疾病负担。
加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重要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政策支持;
这份报告概述了10条建议,其中包括:
有必要开展研究心血管病相关性别特异性、社会心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女性心血管病的影响,以评估干预策略;
增加心血管临床试验中女性入组比例策略
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
实时准确收集全球女性心血管病的流行及预后相关数据;
报告指出,尽管1990年以来全球女性心血管病患病率总体下降了4.3%,但一些人口大国却有所增加,比如到2010年中国增加了7.5%,印度尼西亚增加了4.8%,印度增加了2.4%。
改善心血管病临床试验中女性参与和入组比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推广女性心血管病教育计划,改善女性心血管病研究不足、认识不足、诊治不足的问题;
西安交大一附院牟建军等研究提示,高盐可诱发炎症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等研究提示,在血压正常人群中,高盐饮食可诱发一种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可能独立于血压的盐敏感性之外。研究发现,无论是盐敏感者还是盐不敏感者,血浆hs-CRP水平高盐期与低盐期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TNF-α和MCP-1水平两者均是高盐期较低盐期显著增高,组间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二成患者植入ICD后会发生电风暴!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研究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猝死的有效策略。阜外医院一项研究发现,近22%的患者在植入ICD的4年内会发生电风暴,其特征是多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研究共纳入88例确诊并植入ICD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电风暴被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研究显示,半数患者在ICD植入的第一年发生心室电风暴。近一半的患者患有复发性电风暴。Nature医学子刊发表中国慢病研究最新分析,降低坏胆固醇可预防脑梗
脑卒中是国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组在Nature医学子刊发表研究称,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防脑梗死净获益高,与年龄、高血压病史或心血管病史无关。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利用近2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坏胆固醇越低,脑梗死风险越低,但脑出血风险增加。图1中国人群中不同LDL-C水平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8:440000房颤有五大元凶:高血压、肥胖、饮酒、高盐和吸烟!陕西学者全球疾病负担分析
近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赵娜等分析了全球全球房颤/房扑的疾病负担,发现收缩压升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7年,因房颤/房扑所致疾病负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升高(归因分数为39.8%),其次为较高的体重指数(归因分数为21.82%)、饮酒、高钠饮食和吸烟等。杨进刚阜外2023-09-11 09:31:560000WHO称每天新发100多万例性传播疾病,青少年堪忧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显示,每天在15~49岁人群中新发100多万例可治愈的性传播感染疾病。据悉,2016年在15~49岁人群中,新发衣原体感染1.27亿、淋病8700万、梅毒630万和滴虫病1.56亿。这些性病如不加以及时治疗,会带来严重的慢性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心血管疾病、不孕症、宫外孕、死产并可加大艾滋病毒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