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8

秋水仙碱(痛风老药能否开新花,多专家述评文章持负面态度)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1:430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不稳定和愈合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找具有这种特异抗炎作用的药物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秋水仙碱本是一种古老的抗炎药,用于痛风治疗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RCT研究显示秋水仙碱能使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缺血事件减少,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收益比。甚至有文章称,秋水仙碱也可有效减少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秋水仙碱引起了心内科医生的关注。 真的是老树开新花吗?近期,众多专家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全面阐述了秋水仙碱的是是非非。 COLCOT研究和LoDoCo2研究等多项研究证实了秋水仙碱可以减少急性和慢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尽管这些有益作用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服用秋水仙碱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作用,而在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服用秋水仙碱可促进斑块稳定并促进斑块愈合。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有利于改善冠状动脉斑块的微观结构,产生更稳定的纤维斑块表型。 其他试验也支持在ACS和稳定冠心病中使用秋水仙碱,不仅证实了炎症的致病作用,还呈现出秋水仙碱的潜在疗效。 作者指出,虽然现有的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倾向于秋水仙碱对缺血性心脏结局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不良反应风险(甚至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数量增加)之间的权衡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安全性判定。 在COLCOT试验中,秋水仙碱治疗组中17.5%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相关的不良反应,而0.9%的患者出现肺炎(可能与秋水仙碱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同样,在COPS试验中应用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中,近四分之一(23%)的患者也观察到了与胃肠道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有多达7%的患者因为这个问题不得不在开始服用秋水仙碱后的30天内停止使用秋水仙碱。 在LoDoCo试验中,11%的患者因肠道不耐受而提前停止治疗,另有5%的患者因一系列可能的副作用而推迟治疗。 在LoDoCo2试验中,秋水仙碱组21%的患者出现肌痛。在小型COLIN试验中,10例服用秋水仙碱的患者报告消化道不耐受(43.4%),临床症状为腹泻、恶心或呕吐,3例患者(13.0%)需要停止治疗。 这些安全性数据表明,副作用是该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 此外,据报道,秋水仙碱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肌痛的风险,而且极少数情况下会增加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尤其是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 除副作用外,另一个可能阻碍秋水仙碱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的因素是大量药物间相互作用。秋水仙碱与很多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及抗菌药物存在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 闪光的不全是金子,除了前面所阐述,秋水仙碱用于心血管病领域的一些主要的研究产生了中性或阴性的结果。 COLIN试验未能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秋水仙碱一个月后炎症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减少,以及对不良左室重构的有益影响。 最近一项总结了秋水仙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关键试验的系统性综述得出结论,秋水仙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超过30天可能会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如果仅在手术前使用,则似乎无效。 此外,澳大利亚COPS试验在近800例ACS患者中未能证明使用秋水仙碱对心血管结局有改善。 在2020年上半年发布的COLCHICINE-PCI试验也是相当令人失望的结果,围介入治疗期应用秋水仙碱的试验结果为阴性,术前给予秋水仙碱对减轻术后炎症的作用很小。 此外,一些大型试验呈现的关于秋水仙碱的非心血管风险更是令人担忧。在COPS试验中,秋水仙碱组的总死亡率比安慰剂组高得惊人。类似的结果出现在LoDoCo2试验中。 秋水仙碱的非心血管原因死亡发生率增加的趋势也出现在COLCOT和LoDoCo2两个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中。 因此作者认为秋水仙碱与非心血管原因死亡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偶然性的关系。 最近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汇集了有关这一问题的大型试验的数据,显示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在平均随访25.1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非心血管疾病死亡显著增加。 秋水仙碱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确切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待研究。 作者明确指出,秋水仙碱存在治疗指标狭窄、潜在的长期毒性和显著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缺点。 此外,由于秋水仙碱的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的危险性较高,其净临床益处仍需进一步明确。 作者建议,要充分研究秋水仙碱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应在时间、治疗持续时间和剂量方面对秋水仙碱的使用进行个性化,并通过考虑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共病和并发症、联合用药来重新评估该药物的临床净效益。 来源:[1]D'Amario D, et al. Colchicine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Clin Res Cardiol. 2021 Mar 13. Epub ahead of print.[2] 孙源君, 常栋, 高连君.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空白期复发机制及处理.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206-20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7.02.023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