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后睡觉(心衰风险高,西安交大二附院研究)
周末情况则与工作日不一样。分析显示,周末起床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均与慢性心衰无关。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工作日晚起也有心衰风险。与早晨6点前起床的人相比,8点后才起床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增加53%。
睡眠心脏健康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该分析从中纳入4765人,其平均年龄为63.6岁,男士占46.3%。平均随访11年期间,10.9%的受试者报告首次诊断慢性心衰。
晚上12点后、11点~12点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较10点~11点睡觉者分别增加109%、49%,10点前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也增加50%。
分层分析表明,对于每晚睡6~8小时的人来说,晚睡的心衰风险尤其高。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那么,对于有心衰风险的人,尤其每晚睡6~8小时的人来说,晚上10点~11点睡觉以及早晨8点前起床,可能是最合适的。
来源:Sleep Timing May Predict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5 Mar 2021
校正年龄、性别、种族、吸烟状态、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效率、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长等因素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平均随访11年期间,与工作日晚上10点至11点上床睡觉的人相比,12点后以及11点~12点上床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分别增加56%和25%。
3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美国睡眠心脏健康研究的分析提示,工作日晚睡和晚起,即晚上11点后睡觉,或早上8点后才起床,慢性心衰风险均显著增加。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睡觉时间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想要老年不糊涂,中年血压要管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如何在六七十岁大脑健康?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或许给出部分答案:四五十岁就要保持良好的血压。这项研究分析了血压和脑白质病变(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研究显示,较高的脑白质高信号负荷与当前收缩压密切相关,但与50岁以前舒张压水平相关性更强。研究发现,即使血压低于140/90mmHg,仍与脑白质病变增加有关,尤其是已经服用降压药物时。JACC刊登上海新华医院李毅刚等动物研究:立体定向放疗去肾交感神经术有效可行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是高血压领域的一大挑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去肾交感神经术对于控制血压和降低高血压相关死亡风险有效。去肾交感神经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插入肾动脉的射频导管释放能量,透过肾动脉内中膜选择性毁坏外膜的肾交感神经纤维,从而达到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阻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在维持高血压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中所起的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7:56:49
0000脑出血合并房颤,抗凝亦安全!Stroke杂志Meta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合并房颤的脑出血患者,决定是否给予口服抗凝治疗具有挑战性,需要仔细权衡血栓栓塞风险和脑出血复发风险。7月8日,Stroke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在合并房颤的非创伤性脑出血存活患者中,口服抗凝治疗可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同时不会显著增加脑出血复发风险。不过,研究者指出,这一结果主要来自于观察性数据,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0:40:22
0000阜外柳志红等发现:四成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夜间低氧和睡眠呼吸暂停
阜外医院柳志红、高柳等研究发现,夜间低氧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常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研究者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界值定为>5,发现4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OSA,平均AHI为18.12±13.40。所有肺部疾病和低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患有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