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9

养生先养心(倡导积极心理学,广东省医林曙光,谭宁述评文章)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38:330

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经历了更多的对个人有消极作用、造成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而且有研究发现,国人的应激和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比其他国家更强。

此外,作者指出,悲伤也与心肌梗死相关。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急性性情绪的不良影响更大。

最近的大量研究也表明,生活没有目标的人死亡风险增加。日本一项涉及 4.3 万人随访 7 年的研究发现,与有生活目标的人相比,没有生活目标的人经过校正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5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学者对 7 000 人进行了9年随访,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 1.5~2倍。

中国文化把人放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理解,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个人与他人或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强调进取,以实现内外相合的“和谐”状态。

作者指出,积极心理,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3]Levine GN, Cohen BE, Commodore-Mensah Y, et al. Psychological health, well-being, and the mind-heart-body conne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OL]. Circulation. 2021 Jan 25.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947.

作者指出,健康应包括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还应包括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和行为

焦虑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健康人,焦虑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是预后不良、且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更多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悲、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会影响其寿命的长短,品性善良的人平均要比品性恶劣的人长寿。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让心情总处于憋闷状态,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癌症。

养生先养心,能真正实现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终目的。倡导积极心理学不但符合全面健康的定义,也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谋而合。

作者指出,心身疾病就是指有躯体症状和体征,但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一类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都是常见的心身疾病。

文章指出,负性生活事件使情绪受到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等,致使原来已经存在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发生需氧供氧失调,导致心肌梗死。

对于情绪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应激性心肌病。大量证据显示,交感神经激活是发病的核心机制。机体分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神经肽类,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积极心理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发挥作用:(1)更好的代谢水平,比如心理健康的人血脂水平更好、血压更低,糖代谢状态更好,罹患代谢综合征的比例较低;(2)促进健康行为,如提高睡眠质量、增加体力活动和戒烟等;(3)通过社会途径缓解压力等。

作者还指出,用感恩应对悲观态度、与其抱怨,还不如珍惜所有。学会感恩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愉悦、快乐、幸福和乐观。

精神障碍也与心血管病息息相关!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 AHA 相继发布了关于抑郁和冠心病的指导性文件,指出冠心病和抑郁的共病率高,有抑郁症的患者预后差,并建议对冠心病患者筛查抑郁。

愤怒、生气导致心脏病发病在日常中比较常见!作者结合相关研究指出,愤怒和情绪激动使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增加,且强度越大,风险越高。而且在愤怒发作后的 1 小时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9 倍。

大量研究证明,心脏和心理是联动的,主要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以及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和免疫状态异常。炎症可能是情绪、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桥梁。

作者也表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加入了健康心理章节,这一点无论是从学科发展角度,还是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角度,甚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 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 2020, 35(9): 833-854. DOI: 10. 3969/j. issn. 1000-3614. 2020. 09. 001. 【点击可见全文】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失败和挫折,要学会消除不良情绪和减压。提倡科学减压,实施行之有效的放松和减压方式。

来源:[1]林曙光,谭宁. 重视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6: 105-108.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01.

同样,社会隔离和孤独也是如此。有证据表明,社会关系不良者寿命短。社交孤立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 29%,脑卒中风险增加 32%。孤独、社会隔离和独居都与早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其危害相当于肥胖和每天吸烟 15 支。

作者强调,没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不等于心理健康。人要不要追求自身愉快经历的“享乐”,而是要追求心理幸福感,这是一种超越自我满足,而让生活更有意义(生活意义幸福感),可称之为幸福。

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发布了科学声明,建议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高风险个体,临床医生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

广东省人民医院林曙光、谭宁发表述评文章指出,心脏不是一个自动起搏跳动的“机械泵”,特定的性格、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等,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下载原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