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多学会心房心肌病共识十大要点:不同类型心房心肌病影响房颤消融结果
2016年7月,EHRA/HRS/APHRS/SOLAECE联合出台了心房性心肌病专家共识。以下为该共识的十大要点:
1 共识将房性心肌病定义为:可能导致临床症状的心房结构、收缩、电活动的改变。
2 心房心肌病建议采用EHRAS分类:(I)心肌细胞病变;(II)纤维化;(III)心肌病变合并纤维化;(IV)原发性非胶原浸润(有或无心肌细胞的改变)。
3 左房大小是发生严重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和左房压力增大的标志。左房的正常上限为34 ml/m2(男和女都适用)。
4
增强CMR已用作检测心房纤维化的技术。
5 电解剖标测系统已成为心房心肌病的有创性标准的检测手段。使用各种技术,能够了解患者房颤的特点并能够模拟出心房解剖的3-D影像。
6 应该考虑不同类型的房性心肌病对消融结果的影响。左房消融治疗可能改变心房的大小、心房结构和心房功能,可能因此影响疾病的进程与心房血栓形成。纤维化程度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7
对于房颤的治疗除了频率、节律和抗凝治疗外,还要重视其他影响因素的治疗。因为消融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代谢综合症与肥胖、糖尿病、心肌炎和房颤持续时间。
8 当快速房颤持续超过24小时,离子通道重塑改变了电生理基质,导致折返维持和触发活动增加,使房颤得到维持。房颤导致重构,使电生理、结构、收缩功能的改变。房颤的早期这些改变可逆,但是持续数月或数年时,这些改变很难再逆转。
9 随着房颤的持续时间延长和心房重构进程进展,肺静脉在房颤的机制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提示在长期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心房重构增加了房颤的起源点,并且不再在肺静脉周围。
10 多项研究报道了射频消融术前后左房的大小的改变,射频消融术后左房缩小10%~20%,可能与心房重构逆转有关。提示早期积极的干预,维持窦性心律,可能防止房颤的慢性化和改善预后。
来源:刘文玲,刘雯. 欧洲和亚太等多个心律学会心房心肌病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suppl. 2): 45-48.
有了脂肪肝,癌症风险高!开滦近5.5万男士研究
近日,开滦研究在近5.5万男士中进行的研究显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的男士除了肝癌风险不低,得肝外癌症的风险也高,比如甲状腺癌、肺癌等。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脂肪肝会增加男士22%的总的癌症风险,增加179%的甲状腺癌风险,23%的肺癌风险。而且研究还发现,在有脂肪肝的男士中,随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升高,甲状腺癌的风险还会“水涨船高”。介入治疗左主干开口病变,效果满意!阜外医院研究
2月16日,阜外医院钱杰、随永刚等在EuroInterven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左主干注册登记研究表明,对于左主干开口病变,冠脉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令人满意。该研究显示,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左主干病变患者中,开口病变患者的3年靶血管失败率为7.5%,与体部病变和分叉病变患者类似。开口病变患者中的心梗发生率显著低于分叉病变患者(2.0%vs.4.2%),尤其是发生在左主干的心梗事件。【ESC2017】基因修饰:能否终结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
2017ESC年会上举办了“我们是否应该通过基因修饰治疗心血管疾病”论坛。应用基因修饰技术治疗遗传性疾病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自法国Hulot指出,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和TALENs基因编辑的方法。2015年Karakikes等报道了应用TALENs方法在诱导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上实现了对PLN基因R14del突变的纠正。纠正后的心肌细胞功能得到了改善。杨进刚阜外2023-08-11 09:00:33
0000南京鼓楼医院徐标等内科学年鉴刊文称:生物可吸收支架安全性堪忧!增加支架血栓和心梗风险
今年9月8日,雅培公司宣布,在全球各国停止销售该公司生产的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原因为“销售量低”,在全球范围内Absorb的销售额不足雅培所有支架销售额的1%。实际上,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销售量低,其安全性备受业界关注。今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以信件的形式告知医疗工作者生物可吸收支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美研究发现,新型抗氧化剂让血管“年轻”至少15岁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学者在Hypertension发表研究显示,一种线粒体特异性新型抗氧化剂MitoQ可使中老年人血管“年轻”至少15岁。MitoQ由辅酶Q进行化学修饰而成,有助于修复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服用MitoQ补充剂6周,动脉扩张了42%,使得血管“年轻”了至少15~20岁。血管的扩张主要得益于氧化应激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