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徐标等内科学年鉴刊文称(生物可吸收支架安全性堪忧,增加支架血栓和心梗风险)
今年9月8日,雅培公司宣布,在全球各国停止销售该公司生产的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原因为“销售量低”,在全球范围内Absorb的销售额不足雅培所有支架销售额的1%。
实际上,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销售量低,其安全性备受业界关注。
来源:
2 Sanket S. Curtis. Requiem for a Scaffold. Ann Intern Med. 17October 2017.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今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以信件的形式告知医疗工作者生物可吸收支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数据显示,中位随访1年时,置入BVS的患者中确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中位随访1年以上时发生率为0.8%。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1 Zhang X, et al. Mid- and Long-Term Outcome Comparisons of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Versus 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St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Intern Med. 17 October 2017.
置入BVS的患者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或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都显著增加,而且,1年后的风险几乎是1年内的2倍。
研究者指出,“BVS需要优化支架相关技术以及支架设计,以改善其临床结局。”
研究人员对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38项相关观察性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此外,BVS还显著增加心肌梗死(OR=1.63)、靶病变血运重建(OR=1.31)、靶病变失败(OR=1.37)的发生风险。这3个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也随时间延长而升高。
在死亡(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和非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任何重建事件上,EES组和BVS组发生率相似。
中位随访25个月时,与置入依维莫司金属支架(EES)的患者相比,置入BVS的患者出现确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2.4倍。
10月17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徐标教授团队在《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且风险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
心衰、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应广泛应用SGLT2i!JACC杂志Meta分析
近期,JACC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显著降低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风险。研究分析了针对心衰、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CKD)患者的SGLT2i与安慰剂对照的13项研究,共9万例患者。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SGLT2i使心衰、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风险分别降低了24%、23%和23%。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4:06:45
0000冠脉轻度狭窄,但近端斑块风险高!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研究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影像子刊发表研究称,对于狭窄不严重(非梗阻性冠脉疾病)患者,冠脉近端斑块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此外,冠脉近端有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大。研究者称,通过冠脉CT评估冠脉斑块位置,可以使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更有针对性。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3:45:47
0000Lancet文章称“四合一”超低剂量复方降压药物疗效明显
近期,Lancet杂志在线刊发的一项来自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研究称,包括四种药物(四合一)但每种降压药物均为正常剂量1/4的胶囊,可较安慰剂组降压更有效。这四种药物和剂量分别是厄贝沙坦37.5mg、氨氯地平1.25mg、氢氯噻嗪6.25mg、阿替洛尔12.5mg。预防心脏病学之父Stamler去世,享年102岁
2022年1月26日,102岁的“预防心脏病学之父”JeremiahStamler在纽约溘然长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很少有人对人类健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AHA主席DonaldLloyd-Jones如此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智者,直至生命最后几天,他依旧致力于定义新的预防理念。他总是在创新,他的灵魂高贵而至善。”他认为是正确的事,就会为之而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2:01:42
0000拒绝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差!阜外医院吴永健等研究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没有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此外,研究还发现,手术风险是医生在作出治疗决定的首要考虑因素,LVEF降低和EuroSCOREⅡ评分高与医生选择不干预密切相关。而高龄不再是医生决定手术干预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未接受外科治疗的老年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比例为22.1%,较以往的数据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