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7,基因修饰,能否终结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2015年Karakikes等报道了应用TALENs方法在诱导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上实现了对PLN基因R14del突变的纠正。纠正后的心肌细胞功能得到了改善。
由此可见,胚胎植入前纠正疾病基因突变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可以实现,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根本的方法。
自法国Hulot指出,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和TALENs基因编辑的方法。
2017 ESC年会上举办了“我们是否应该通过基因修饰治疗心血管疾病”论坛。应用基因修饰技术治疗遗传性疾病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Priori指出,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根本的方法。目前基因治疗的大多数实验集中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眼科疾病。基因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方面的临床前数据还非常有限。

2017年Ma H等报道,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人类心肌病植入前胚胎纠正了MYBPC3基因突变。提示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胚胎植入前纠正突变基因治疗遗传性心肌病可能实现。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来自意大利的S G Priori介绍,目前基因治疗策略包括病毒载体携带正常基因(野生型)、基因替代(正常cDNA过度表达)、转入正常基因(野生型)、转入RNA使疾病基因突变沉默不表达等。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但是,基因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方面的临床前数据还非常有限,基因修饰技术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技术层面和伦理法规等方面。
但是,Hulot强调,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技术层面和伦理法规等方面。
美国研究称,空气污染让孩子焦虑
暴露于空气污染是一个公认的全球健康问题,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增加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环境研究》杂志发表的新证据表明,空气污染也可能影响儿童的代谢和神经发育。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青少年前期的神经化学变化,研究了交通相关空气污染与儿童焦虑之间的关系。冠心病进展有新标记物!阜外医院窦克非等研究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后首次发现,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浆代谢组学图谱,L-苯丙氨酸是与冠心病进展有强关联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者认为,该研究为从代谢水平探索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新的潜在干预靶点提供了线索。常吃夜宵,易患糖尿病!西班牙研究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很多“社畜”下班晚,晚餐吃得也晚,这无形中埋下了健康隐患。近期,DiabetesCare杂志发表的一项随机交叉研究提示,晚餐吃得太晚,即吃完晚餐很快就睡觉,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睡前内源性褪黑激素水平升高,此时吃晚餐胰岛素分泌会明显减少,糖耐量受损。尤其是携带褪黑激素受体-1b(MTNR1B)G等位基因的人,糖代谢异常更严重。父母去世,增心血管病风险!瑞典和丹麦370万人研究
一项覆盖370万名瑞典人和丹麦人的队列研究发现,43岁以前丧失父亲或母亲的人,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明显增加,不论父母死于心血管病或其他自然病因的人还是非自然死亡均如此。该研究一共纳入近377万余名于1973~1998年出生的丹麦人和于1973~1996年出生的瑞典人,其中48.8%为女士,42.7%来自丹麦;丹麦和瑞典队列分别随访至2016年和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