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起搏(心脏同步性更好,成都学者研究)
左束支起搏患者手术前后 QRS 波群时限无明显变化,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患者术后 QRS 波群时限较术前明显增加。两类患者的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别。
来源:王淑珍,邓晓奇,熊峰,等. 左束支起搏患者心脏机械同步性的早期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28-3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05
在随机选取的 16 例左束支起搏患者中,左心室内同步性的观察者内相关系数(ICC)=0.950,观察者间 ICC=0.894,提示重复性较高。
研究者还发现,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估左束支起搏机械运动的重复性较高,是一种可行的超声评估方法。二维超声心动图与组织多普勒相结合的方式,能简便、快速地对患者心房、房室、心室间及心室内的机械活动进行全面定量评估。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人工心脏起搏是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标准治疗方法。传统的右心室起搏由于改变了心室电激动顺序,会导致心脏电 - 机械不同步,损害心脏收缩功能,并增加心衰和房颤发生风险。
近年在临床逐渐应用的左束支起搏通过保留或恢复左束支传导实现心室的同步性收缩,且操作相对简单,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近生理性的起搏方式。
术后1个月时,左束支起搏患者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心室间同步性指标)及 左心室 12 节段的心肌收缩峰值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d-12-LV,左心室内同步性指标)均明显小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患者。两类患者的左、右心房内及心房间的同步性、房室间同步性(二尖瓣前向血流充盈时间与心电图 R-R 间期比值,LVFT/RR)无明显差别。
研究者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因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阻滞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顺利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 21 例,以及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阻滞患者 23 例。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熊峰等报告,左束支起搏能保持心房、房室、室间及心室内的同步性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起搏方式;左束支起搏在机械运动同步性方面优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再获殊荣!中国循环杂志主办“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超声心动图随访发现,两类患者的常规超声参数相似,未发现电极穿孔、感染、三尖瓣反流加重、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韩国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吃鸡蛋
韩国学者在Nutrition&Diabetes发表研究称,2型糖尿病人多吃鸡蛋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对于健康人群,吃鸡蛋的多少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没有相关性。基于鸡蛋摄入量从高到低的4组:4.2个/周、1.6个/周、0.7个/周、0.1个/周,健康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没有差异。心衰患者收缩压<110 mmHg,死亡风险增加!阜外医院李静等研究
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高低,与其预后有何关联?近日,阜外医院李静、黄星荷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因心衰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较低,1年死亡风险增加;此外收缩压还与1年心衰再入院呈“J”型曲线。研究显示,入组的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为16.9%,心衰再入院率为32.7%。胸腔镜下切除室间隔心肌可行!广东省医研究
对于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目前,Morrow手术是金标准。大多数经验丰富的中心经主动脉途径进行扩大Morrow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发表研究称,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时延长二尖瓣前叶(TTM-AML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同时显著减少二尖瓣反流。TTM-AMLE的早期结果令人满意。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3:01:36
0000OCT可识别狭窄不严重的易损病变 !JACC哈医大于波团队研究
在心梗患者中,除罪犯病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病变,也可导致不良心脏事件。近期,JACC刊发了哈尔滨医大附二院于波团队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发现有些狭窄不严重的非罪犯病变,若存在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和最小管腔面积<3.5mm2,则提示发生意外的风险高。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5:51:17
0000斯坦福大学研究称,电子烟损害血管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用于电子香烟的调味液,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不会减少尼古丁的吸入。研究者称,电子香烟不是传统香烟的安全替代品。本研究首次使用来源于ips细胞的内皮细胞来研究含尼古丁和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液体对其生存能力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