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中医人生(24)

我的中医人生(26)
作者:李惠 2017年03月03
今天背诵伤寒144条时,对这条进行了一下研读和理解,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
中风病是在月经刚断,月经刚干净的时候得的,这个时候血室还是空虚的。此时得了中风证,过了七八天,它的热性发生了变化,寒热交作,一会儿发作,一会儿不发作,这是热入血室,瘀热相结,影响了少阳经经气的畅达,瘀热阻遏了少阳经气,使少阳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出现恶寒,少阳阳气奋起抗邪,就出现了发热,因此就出现了寒热交作的情况。"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这是血结以后导致的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小柴用汤主之",这种情况可以用小柴胡汤来调理, 如果再加一些入血分的药效果会更好,例如丹皮、赤芍、茜草。
我的中医人生(29)
周志阳 2017年3月3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最近在追剧的亲们是不是都在想念折颜的十里桃林,期待一饮上神所酿的桃花酒?
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写道:“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桃花之美除了可以欣赏之外,还在于其药食价值。
桃花:甘、苦、平,微温,入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通便,利水消肿。尤其擅长消除积滞胀满,通利大小便,可用于水肿、腹水、便秘。《名医别录》云:”(桃花)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悦泽人面。”《本草纲目》云:“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人阴血,损元气。”
下面来了解下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
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65天(21)
2017.03.03星期五 作者 王伟健
昨晚儿子半夜突然咳嗽,咳嗽几声后大吐,哭闹,极度惊吓。一晚吐了三次,今晨是面黄饥瘦:一来是津液过度流失,一来是受惊过度。原因是风寒袭体,加之昨天过度食用红薯干,我是懊恼不已,忘记了“若要小儿安,常留三分饥与寒”的古训。今日给予桂枝汤去桂以补津液:炙甘草9白芍15大枣10枚生姜3片人参2,今日服用两次;饮食以稀粥与之。除了大便稍溏,未有其他不适。稍加心安!
晚上询问了杜鹃的情况,反馈说除了偶尔反酸不呕,心跳有加快感觉。给用了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10炙甘草10人参6代赭石10生姜15大枣6枚黄连3瓦楞子15.两剂,以观后效。
微信群分享了手针“胃肠康复五针”,这个组合用法效果特别的好,可以把胃家寒症消除。随着症状的改善,病灶也会慢慢消失。对于打嗝不止也是非常有疗效。可以说是几乎对所有中焦胃的问题均可快速见效。
我的中医人生(29)
李仁昌 2017年3月3日
黄某,女,78岁
因头晕头痛3天来诊,既往有冠心病,外院曾建议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未同意,近3天因担心自己病情,夜间不能入睡,出现头晕头痛,肢体乏力,偶有胸闷,口干,舌红,苔厚腻,脉弦细。入院后投以酸枣仁汤加减,拟方:酸枣仁15g、知母15g、茯苓20g、川芎10g、浮小麦160g、女贞子20g、远志15g、柴胡15g、乳香10g、牛膝20g。执两剂。患者服药后睡眠较前改善,仍有头晕,四肢无力较前改善,遂继续予原方继进。
浮小麦,具有止汗、益气、除热之功,大量浮小麦还具有养心安神之效,如甘麦大枣汤,可用治脏躁。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65天(106)
2017.03.03作者 林佳明
今天王琦教授,做了主题演讲,中医经典的永恒价值,从如何亲近经典开始入手,讲了两个临床常见的病症,肚脐跳动,气上冲胸的奔䐁病,及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的续命汤证开始,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如何走进经典,延伸经典做了精彩的演讲,给人带来温暖的回味,也是给年轻中医学者提出殷切的期望。
黄煌老师,第一次听他的课,他的书看了很多了,见到他的时候,还是被他激情澎湃的魅力演讲所感染,从何为经方开始,带我进入一场经方的课堂,娓娓道来,对经方家如数家珍,舒驰选用麻黄汤的催产的案例,曹颖莆的仲师之法,今古咸宜,岭南经方家陈柏坛对伤寒的热爱:揽卷死活过,陈修园,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用神奇,等,针贬时弊,风趣幽默,真是领略了经方家的故事,医案,令人收获不浅。
初见冯世伦教授,一个温暖的老者,看着他的文字走过,再次见到的时候,精神还是矍铄,温文尔雅,如沐春风,为了传播胡老的学术思想,常年奔波在全国讲座,会诊,带一批批的学术传承人,令人敬佩及感动,他今天从半表表里的概念提出,半表半里的深切含义,六经的辨证,及对柴胡桂枝汤的另外一层解读,给予我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看到了前辈们的努力及自己的差距。
再见刘力红老师,因为过年的关系,2月份没有听到老师的课,还真有点不习惯,在中山见到老师,他如缕春风,从六经辨证的方针开始切入,六经辨证的针道临床使用(六六的故事开始)论述了针法的总则,虽然听了几次,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李塞美教授的伤寒论外感病辨证及运用,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伤寒本义讲起,与温病关系,六经的辨证施治使用,案例分析细致,有理有据,我觉得她有深厚的六经辨证功底,从她对案例分享从读懂了伤寒论的扶正祛邪,及对太少两感在外感病使用的正解,从四逆使用来看跳出了病严格按照六经的辨证,很朴实,也是反复思考,临证,读书过程。
感恩前辈们的精彩演讲,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及各位前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经方,经典,伤寒的解读,让我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如冯老提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属厥阴阴证的论治,我一直在临床中用是认为是一个少阳太阴的合病,抓住口苦便溏用在很多患者身上,效果也明显,冯老提出的观点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
我的中医人生(28)
作者:刘敏 2017年03月02日
黄某,女,32岁 原诊为咳喘,活动后喘甚,可闻及哮鸣音,无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质暗红,苔微黄,脉浮弦。诊为咳喘(痰热内蕴),予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炙麻黄10g 杏仁10g 甘草6g 石膏20g 桔梗10g 陈皮10g 法半夏20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前胡10g 浙贝10g。患者喘甚,无大热,予麻黄宣肺定喘,石膏清阳明热,杏仁宣肺降气,甘草和中缓急,桔梗宣肺止咳,陈皮理气化痰,紫菀、冬花止咳化痰等。
伤寒第63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我的中医人生(29)
作者:刘敏 2017年03月03日
化湿 湿为有形之邪,湿阻胸膈(胸闷),湿困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小便短涩)。 内湿病,脾虚生湿为病(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混浊,妇女带下过多,苔厚腻,口粘腻)
外湿病,感受外界湿邪为病(身体困重,四肢酸楚,肌肤不仁,乏力) 寒湿,苔难化:予草果(6-10g)、苍术、草豆蔻等 湿热:霍香、佩兰等 风气化湿(升提化湿):柴胡(6-10g) 阳气化湿:附子、桂枝等
我的中医人生(29)
符英 2017年3月3日
经脉除了昨天整理的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之所以叫奇经因为它们奇特,奇异,和十二经脉不同,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表属关系也不直接隶属脏腑,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任、督、冲脉分别循行人体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三者同起胞中,下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接手三阴经,所以说它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称“阴脉之海”。督脉与六阳经交于大椎,故说它调节阳经经气,称“阳脉之海”。冲脉又称“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气血,还与女子月经与孕育功能相关,《内经》提到女子二七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我的中医人生(29)
作者:林利城 2017年3月3日
中国46万人研究颠覆认识!每天一个鸡蛋,可降低18%的心血管病死亡
鸡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一直以来都因为胆固醇高而有“淡淡的忧伤”。近期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46万余居民追踪8.9年的研究显示,每天吃一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这46万余居民中,有半数人每周吃1~3个鸡蛋,有13.1%的人每天都吃鸡蛋(通常每日0.76个鸡蛋),还有9.1%的人很少吃鸡蛋(通常每日0.29个鸡蛋)。丙泊酚麻醉可引起癫痫样现象!阜外研究
丙泊酚广泛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以及急重症患者的镇静。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痛、过敏、呼吸循环抑制等,静脉注射引起的癫痫样现象较为罕见。阜外医院姚允泰等通过汇总分析现有文献指出,丙泊酚麻醉引起癫痫样现象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阶段均可发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晚期肾病患者停用ACEI,死亡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
胡伟新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华东地区肾脏病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KidneyDisease》等杂志编委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06:14
0001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ICU患者75%~100%有胃黏膜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发病后1~3天内75%~100%出现胃粘膜损伤,应激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平均为8%,并发穿孔的发生率约为1%,而且一旦发生出血、穿孔,病死率将明显升高。2015年发布的《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相关要点如下: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多集中在原发疾病发生的3~5天内,少数可发生在2周左右。而且原发病越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越高,病情也越加凶险。安贞医院赵冬等开发脑中风终生风险量表:血压≥160/100 mmHg者风险高达38.4%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致死致残性疾病,而我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社区人群中54%的脑卒中患者年龄还不到65岁,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测脑卒中风险以便尽早预防?近日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王瑛等在2万余人的队列研究中就针对35~60岁人群发明了一个专门预测脑卒中终生风险的量表(图1)。图1伴有不同危险因素的35~60岁者脑卒中终生风险(到80岁时)评估量表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6:37:07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