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79

乳腺癌化疗后(房颤风险增加,大连医大一院研究)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4:56:410

这项研究共纳入2016~2019年在该院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化疗的患者91例,平均52.8岁,其中 54 例接受蒽环类药物(包括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治疗,9 例接受曲妥珠单抗,28 例接受蒽环类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 184 mg/m2、312 mg/m2。

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应时间点的左心房储备期应变和导管期应变均与左心房机械离散度负相关,而与二尖瓣环侧壁组织舒张早期多普勒速度(Em)呈正相关。

而且左心房储备期应变和峰值应变率、左心房导管期应变和峰值应变率绝对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左心房收缩期期应变、峰值应变率绝对值在12个月后显著降低,不过左心房容积指数及相关的功能参数则未见明显改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

[1] 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 IARC. Dec 16, 2020.

作者介绍,近年来,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房机械离散度已被证实与房颤相关,并且预测新发房颤风险能力优于左心房增大和功能障碍等常规超声指标,同步性参数也被证实是识别孤立性心房颤动以及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最佳参数 。

有研究显示,蒽环类药物暴露后,左心室损伤会立即发生。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均与心房颤动风险相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丛涛、刘安生等进行的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房机械离散度显著增加且持续存在,同时伴有左心房机械功能受损,提示患者未来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增加。

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增多,生存时间的延长及辅助化疗药物使用的增加,抗癌药物相关心脏毒性也“冒出头”来。既往都关注左心室功能的改变,那么这些患者的左心房还安好?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 12.009.

来源:

研究者还就此根据采集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图像在化疗的不同时间分为四组进行了分析:化疗前 24 h内、化疗后 3个月、化疗后 6 个月、化疗后 12 个月。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的应变分析显示心房储存器、导管功能的下降(6个月)先于心房泵功能(12个月)。

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心肌的不均匀激活,使心房肌机械运动不同步。

而这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6个月后,左心房机械离散度即明显增加。

[2]刘安生,魏虹,商志娟,等. 超声心动图评估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房结构、机械功能和机械离散度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212-1215.

这提示化疗相关的左心房功能早期损害可能是对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一种继发性改变,而后续泵功能的下降可能代表了药物暴露后的直接损害,亦或是一种心房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