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15分钟,就活动3分钟!改善血糖有小妙招
久坐是很多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项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每坐15分钟缓慢步行3分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这项研究共纳入12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体重指数30.2 kg/m2。参与者于试验两个阶段,在静坐的7小时时完成了以下3种情况中的两种:
每6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结果显示,与坐7小时,每1小时走3分钟的情况相比,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的空腹血糖和黎明现象持续时间降低。
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但在黎明前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
与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相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黎明现象程度较低。
而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夜间血糖波动也小。不过3种情况平均血糖水平无变化。
来源:Diabet Med, 2019, 36(3): 376-38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1
相关推荐
仿制药降压,效果究竟如何?阜外医院张伟丽等揭秘
仿制药是指与品牌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证相同的一种仿制品。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目前,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存在担忧。近日阜外医院张伟丽、惠汝太等发表研究称,鉴于其生物等效性和较低的价格,仿制降压药在改善高血压管理和促进公共卫生利益方面是合适的,成本效益高,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地区。甜饮料的致命毒性:每天1-2杯增加35%心梗或猝死风险
哈佛大学营养和流行病学教授FrankHu教授等分析了含糖饮料的多项研究发现,若是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美国第三次营养健康调查数据(NHANESIII)追踪14.6年的数据显示,消费含糖饮料最多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是最低者的2倍。三分之一都会被误诊的心脏病:以中壮年男性为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陆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孙英贤等研究提示:血尿酸高的男士猝死风险增加,因其QTc延长
延长的心率校正后QT(QTc)间期是一个预测心脏猝死和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子。近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等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高的男性,其QTc间期延长风险增加1.4倍。换而言之,这部分人群猝死风险增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5 09:16:44
0000中国人植入ICD后能开车吗?短期禁驾必要,长时间禁驾依据不足
“驾车如驾虎”,除了驾驶水平外,驾驶者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安全驾驶很重要的因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能对于很多人都很陌生,但确是有效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的“武器”,但是这类患者是否可以驾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ICD并不能根除猝死,也不足以避免晕厥。而且放电引起的不适感会导致一过性驾车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