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饮料的致命毒性(每天1,2杯增加35,心梗或猝死风险)
哈佛大学营养和流行病学教授Frank Hu教授等分析了含糖饮料的多项研究发现,若是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将增加26%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增加16%中风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第三次营养健康调查数据(NHANES III)追踪14.6年的数据显示,消费含糖饮料最多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是最低者的2倍。
而前不久,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含糖饮料可导致全球每年18.4万例死亡,其中13.3万例死于糖尿病,4.5万死于冠心病,6450例死于癌症。
目前全球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疾病。而含有大量糖分的饮料及垃圾食品也是元凶之一。
文章指出,糖的“致命”的是毒性作用是发的代谢综合征——肝脏将糖转化为脂肪,提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并升高血压,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1. Malik VS, Hu FB. Fructose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What the Evidence From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Tells Us. J Am Coll Cardiol. 2015;66(14):1615-1624.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推荐,对于儿童和成年人,都强烈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在有条件时,可以进一步控制游离糖的摄入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
之前有研究估计,美国有30~40%的医疗保健费用与过多消耗含糖饮料有关,估计约1万亿左右。
作者认为,虽然减少含糖饮料不可能完全解决肥胖症,但是限制糖的摄入简单易行,对预防疾病、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Fung TT, Malik V, Rexrode KM, Manson JE, Willett WC, Hu FB. 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9;89:1037–42.
2. Yang Q, Zhang Z, Gregg EW, et al. 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JAMA Intern Med 2014;174:516–24.
参考文献
我国1.8亿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王陇德院士等绘制地图
12月10日,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等发表的一项基于2018年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年龄≥40岁的居民中,1/4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即约1.813亿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海患病率最低,天津最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定义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0µmol/L。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6:20:500000【ESC官网】机器算法研究发现:心绞痛症状没有性别差异,男女描述方法不同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基于机器学习的一项不寻常的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心绞痛的症状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这一发现有可能推翻普遍的观念,即男性和女性的心绞痛体验不同,例如男性在胸部出现“典型心绞痛”疼痛类型的感觉,而女性则出现“非典型心绞痛”症状,如呼吸急促和非胸部区域(如手臂、背部和胸部)出现疼痛类型的感觉肩膀。瑞士研究人员研制出可再生心脏瓣膜并成功植入羊体内
近期,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发文称,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制出一种可再生的心脏瓣膜,并且将这种瓣膜成功植入到实验羊的心脏中。主要研究者、苏黎世大学SimonP.Hoerstrup教授表示,“多亏有了计算机模拟,我们能够优化可再生心脏瓣膜的设计和组分,从而做出定制化的心脏瓣膜来治疗疾病。”根据预期设计,计算机模拟技术可预测心脏瓣膜在动态再生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2:51:060000欧洲心肌病注册:四成心肌病有遗传背景,有必要加强亲属筛查
近期公布的欧洲心肌病登记研究显示,大约40%的心肌病患者有家族史,换句话说,其心肌病为遗传性心肌病。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心肌病患者的亲属加强心肌病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者还发现,心肌病确诊的年龄跨度较大,最小的不足10岁,最大的超过70岁,不同的心肌病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