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血压高(年轻人心肾损害更严重,阜外医院宋雷等研究)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吴雪怡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年轻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患者心肾靶器官损伤更加严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血压下降率与身高标化的左心室质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自然对数、左心室肥厚独立相关。
研究显示,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小于10% 发生率为 60.2%。
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患者非杓型血压的产生机制不完全相同,年轻高血压患者中水钠潴留、容量负荷增加可能是更重要的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此类患者中是否存在盐摄入过多以及醛固酮增高。
此外,研究者表示,非杓型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而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
来源:吴雪怡,马文君,邹玉宝,等. 血压昼夜节律与年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103-1107.
此外,非杓型组中有22.8%的人发生左心室肥厚,而杓型组为11.4%,除此外,前者左心室肥厚程度也明显高于后者。
血压的昼夜节律对4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影响有多大?
这项研究共纳入18~39岁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1254例,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分入杓型组(n=499),小于10%者纳入非杓型组(n=755)。
就白蛋白尿而言,非杓型组比例也高于杓型组(33.7% vs. 25.6%),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也是前者高。
研究者指出,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 60.2%,证实在年轻患者中非杓型血压可能更加常见,评估血压节律异常将有助于年轻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精准危险分层,临床上需要加强动态血压等筛查。
就此分为两组分析发现,不论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否≥10%,两组患者诊室和日间收缩压相似。
但非杓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杓型组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少吃肉,多吃草”可防心血管病,或还有助于抗癌
炖的、烤的、炸的、腌的,各种香味浓郁的肉,总会让人食指大动,但是近期一项对万余中年人进行的研究指出,还是少吃点肉,多吃点“草”才是健康的。这里的植物性食物指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以及坚果。研究显示,餐盘里肉少“草”多的人,与肉多“草”少的人相比,可降低16%的心梗、脑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32%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5%的全因死亡风险。糖尿病体外循环搭桥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阜外陈燕燕等研究
阜外医院陈燕燕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心脏停跳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该研究入选3387例行心脏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欧洲心脏杂志47.8万篇文章分析,炎症、生物标志物、代谢综合征、肥胖和血脂是心血管研究5大热点,基础研究缩水
欧洲心脏杂志刊发了一项大数据研究,共分析了5000本期刊2003~2014年47.8万文章,发现炎症、生物标志物、代谢综合征、肥胖和血脂是整个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主题。研究者确定并标记了175个研究主题。并将文章分为人群研究、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研究发现,临床和人群研究大幅增长,而基础研究减小。作者认为,研究越来越重视通过新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和预防。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2:37:04
0000北京14家医院3千余急性心衰患者调查:半数患者3年内死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国干、王乐语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较差,3年全因死亡率高达47%,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3年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52%。而且与初发急性心衰的患者相比,既往已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远期预后更差。阜外医院冯芳:遵循临床研究伦理原则,应注意三个方面
任何在人体开展的研究除了考虑研究的科学性,还需遵循伦理原则,在保障受试者权益、安全性和健康的前提下方能开展临床研究。因此临床研究均需接受伦理审查。阜外医院冯芳教授是一位临床研究者,十多年来参与了十多项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运行管理及合规性管理,她作为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秘书,直接参与伦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切身体会到临床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伦理问题。1遵循伦理原则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