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瓣术后瓣周漏(可肋间微创封堵,兰州大学二院研究)
两则病例,手术时间55~70min,心内操作15~25 min,术中出血量小于 100 ml,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左心室内径较前明显缩小。
研究者介绍说,FustarTM鞘管远端有显影环,有助于在TEE下精准定位,鞘管头端的25 mm可调弯曲度为0°~180°。在 TEE 引导下,通过FustarTM可调鞘管调整到合适弯度和角度,使得鞘管的头端恰好指向瓣周漏口,协助导丝先行通过漏口,随之鞘管亦顺利跟进。
来源:王石雄,王小峰,高秉仁,等.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 FustarTM可调弯鞘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手术经验总结.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23-827.

两例患者均采取经胸肋间“打孔”微创入路,于升主动脉处穿刺,置入 FustarTM 可调弯鞘入升主动脉。在TEE引导下,调整弯鞘头端经瓣周漏入左心室,经弯鞘置入封堵器完成瓣周漏封堵。

两例患者均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并发瓣周漏、且反复心力衰竭,并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认无误。

随访6~1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无残余漏、无新增心律不齐、无卡瓣以及封堵器相关瓣膜关闭不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柳德斌、王石雄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协助建立路径更加可控,有助于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封堵器封堵瓣周漏安全、有效。
该院心外科于2017年1月就此先后成功封堵了2例主动脉瓣周漏。
换个瓣膜后并发瓣周漏,二次开胸治疗风险大、出血多、并发症多,且易复发;X 线下导管封堵瓣周漏建立路径及操作也有难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吃得咸,还会升血糖!?宁波诺丁汉大学研究
糖尿病患者多吃糖固然不对,那么吃得咸呢?宁波诺丁汉大学YiLin等进行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盐多,血糖也会差。研究显示,每天食盐>8g的糖尿病患者,与每日食盐≤6g与6–8g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平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更高。每天吃盐多的人,不仅超重和中心性肥胖更为多见,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冠心病的患病率也较高。日行7000步以上,可延寿!美国研究
每天的步数是促进身体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9月3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提示,每天至少走7000步,死亡风险会大幅降低。平均随访10.8年期间,与每天步行不足7000步的人相比,每天步行≥7000步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70%,每天步行7000~9999步获益最大。而每天步行的强度,包括30分钟步速峰值和以≥100步/分的速度步行的时间,均与死亡风险无关。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3:40:26
00004.46万家医院近15万医生调查揭示医生工作现状:每周工作平均超50小时,仅1/4未遭受暴力事件
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在2018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这也是继2015年后第二次发布。这份最新的《白皮书》,是协会在2016-2017年对4.46万家医疗机构共14.62万医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执业环境有所改善,但仍不尽人意执业环境中最让人闹心地莫过于医疗纠纷和暴力伤医。加拿大研究:首次卒中后患者30天内新发心脏病风险升高20多倍
卒中杂志发表的一项加拿大研究发现,首次卒中患者30天内新发心脏病风险升高20多倍。研究纳入93627名≥66岁老年受试者,均没有心脏病。21931名首次缺血性卒中的受试者与71696名无卒中的受试者进行倾向匹配。研究发现,首次缺血性卒中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且呈时间依赖性。脓毒症患者出现射血分数下降和低血压该如何处理?
脓毒症患者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室扩张,血压下降,这种脓毒症导致的情况叫心肌抑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有一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而心肌抑制导致的病死率高达70%~90%。怎么处理心肌抑制?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广平、李真玉等就此在本刊进行了阐述。